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文化專題>>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遼寧丨話劇《干字碑》:一位基層干部的奮斗之歌

2021年09月02日18:21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9月2日,以遼寧省丹東鳳城市大梨樹村村委會主任毛豐美為主人公原型、由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創作的話劇《干字碑》,代表遼寧省參加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在央視網和國家民委網站進行網上展播。

↑《干字碑》精彩片花

主人公原型毛豐美自1980年擔任大梨樹村村主任,他始終扎根泥土,帶領大梨樹村村民奮戰30多年,把一個荒山禿嶺的貧困村,建設成為“中國美麗鄉村”。是村民贊譽的“農民的實干家”、“致富的帶頭人”。他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在涉農政策方面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意見,被稱為“9億農民的好代表”。2014年9月26日,這位滿族基層干部矢志奮斗的身姿永遠地定格在了65歲。

▲《干字碑》劇照。

《干字碑》選取了毛豐美一生中的幾個典型事跡,濃縮在有限的舞台時空裡,講述了毛豐美帶領村民解放思想、克服困難、勤勞致富的故事,深入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了苦干、實干、巧干的“干”字精神。

“創作這樣一部源自真人真事的話劇,難度很大。”《干字碑》導演宋國鋒如是慨嘆。為將角色塑造得可信、可親,劇組主創人員多次深入大梨樹村體驗生活,通過採訪毛豐美的家人、同事和村民,掌握第一手材料,收集創作素材,“從土地裡扒拉出人物形象”。

▲《干字碑》劇照。

“我們最初創排採風時,毛書記已經去世一年了,但鄉親們提起他,都會抹眼淚。老百姓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這樣一位基層黨員干部,我們越了解就越被打動。”宋國鋒說。

毛豐美的飾演者、國家一級演員由長平,憑借這個角色獲得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他穿上演出服,襯衫顏色暗淡,衣領特意做舊、做臟,目光炯炯,與毛豐美神形俱似。他講著一口方言,說話速度快、動作幅度大、表情夸張,在充滿戲劇性的情節中,展現出基層干部的智慧和擔當。“有人說我和毛豐美‘撞臉’,這是優勢,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細節上下功夫,忠於現實來演繹。”由長平說。

▲《干字碑》劇照。

“把腳扎扎實實地踩在土地上,照著原型放開演,才能讓角色有血有肉。”副導演、劇中“老犟牛”的飾演者高愛軍說,這部劇所有角色都能在村裡找到對應的人物原型,“必須從他們身上去揣摩、塑造角色”。

在結構上,《干字碑》並未採用平鋪直述的敘事方式,而是通過電影“閃回”的方法,以不同角色對毛豐美的呼喚,回顧他實干點亮人生的精彩片段。劇本結構一線串珠,脈絡清晰而又綴合成篇,演繹化心、化人的精彩故事。

幽默犀利的台詞也為整部劇增色不少。“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滿” “發展是硬道理,可硬發展就沒有道理”等等,這些台詞生動精辟,既有對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深層次挖掘,起到提升劇目思想深度的作用,也有劇作者對社會問題的觀照,引人思考。

▲《干字碑》劇照。

該劇自2016年首演以來,已演出百余場,屢獲大獎,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喜愛和贊賞。許多觀眾看完話劇后認為,《干字碑》是一部由充滿人性溫暖的片段交織成英雄故事的好作品,它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呈現了毛豐美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特別是艱苦創業的“干”字精神,讓年輕人深受教育與鼓舞。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黨委書記、院長佟春光說:“創作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的話劇作品,是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我們有責任把毛豐美這個典型人物宣傳好,進一步弘揚‘干’字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精神力量。”

劇評 | 真情鑄就凡人毛豐美的非凡人生

毛 琦

話劇《干字碑》,講述的是遼寧省丹東鳳城市大梨樹村原村委會主任毛豐美的生平事跡。近年來,戲劇界對主旋律戲劇做了多方面的反思和新的探索,曾經那些抽離人性本質,“神”化人物的“高大全”式創作理念和創作方法被逐漸摒棄,一批有人性溫度、表達真情實感、藝術質量上乘的英模人物戲先后出現。《干字碑》當是其中之一。

▲《干字碑》劇照。

《干字碑》的主創團隊達成共識:寫“人”還是寫“神”,創作的出發點不同,得到的結果就不同。從造神的想法出發,結果隻能造出個不可信的“非神”﹔而從寫真實的人的意願去塑造人物,這個人物身上就會有光彩,甚至有“神”性。立在舞台上的《干字碑》,提取了毛豐美一生中的幾個典型事件,濃縮在有限的舞台時空裡,演繹成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他非凡的“干”字精神。

《干字碑》的結構一線串珠,用毛豐美身邊的鄉親、家人、朋友對他的深情懷念穿起故事——去黑龍江販賣小米土豆被困、未得到批件就開山種梨樹被抓、當全國人大代表后進京建言三農問題、修公路為鄉村造福、與兒子經營觀念的沖突以及修建“干”字碑等。毛豐美這個人物是被放在地面上來寫的,他不喊口號,不說豪言壯語,敢作敢為也不無疑慮,有魄力也有困惑,有韌勁也會固執……人性中的弱點沒有掩蓋他精神力量的光芒,卻反襯出了他的不平凡。隨著劇情的巧妙搭建,人物形象逐漸高大了起來,讓觀眾看到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了他令人欽佩的實干精神。

▲《干字碑》劇照。

《干字碑》中,遼東方言趣味十足且鮮活傳神。愛吃白肉血腸、酸菜餡餃子的遼東漢子毛豐美,操一口濃重的丹東口音。說到自籌村委會費用,他說這是“大拇指卷煎餅——自己吃自己”﹔評價自己的性格,他說“俺一個基層農民,就是胡同裡趕驢——直來直去、竹筒倒豆子——干淨利索”﹔拒絕去縣裡當官,他說自己“我毛豐美這疙瘩鐵,能捻幾根釘自己有數”。這些鄉間俚語嘎達話,特別符合人物個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成獨具魅力的舞台表演風格。遼寧人藝的演劇風格豪邁粗獷,大開大闔,激情洋溢。劇院演員陣容整齊,表演技藝精湛,表現情感沖突時令人血脈賁張,心跳加快﹔處理情感細膩處則如涓涓細流,波光蕩漾,給人以爽利通透的舒暢之美。

《干字碑》中的很多細節,准確地詮釋出的東北人質朴直率、愛國愛家的性格。比如,老犟牛阻止女兒談戀愛,要挾說:“別忘了,我叫老犟牛!”女兒的氣勢比他還盛,大叫:“老犟牛的女兒比老犟牛還犟!”然后父女對視,老犟牛敗下陣來。去北京開人代會的一場戲,以毛豐美大會發言的方式細說三農問題,他在台前說得大膽實在、入情入理,中間閃回穿插鄉親們的具體困境,兩相呼應、緊湊連貫、一氣呵成,最后他走下講台融入村民中間。這樣的舞台處理,推波助瀾激起觀眾的強烈共鳴,使這個來自農村、替農民說話、為國家著想的基層好干部形象深入人心。

(作者系國家一級編劇)

(圖文資料來源於國家民委官方微信公眾號)

(責編:魯婧、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