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读《邓拓评传》:多年后再次遇到邓拓

宋  娜 

2013年09月03日08:25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多年后再次遇到邓拓

  《邓拓评传》:
  王必胜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我知道邓拓很晚,印象中大概是上高中的时候讲到哪篇课文,瘦小而嗓音洪亮的语文老师大声地问,谁知道“马南邨”原名什么?邓拓!“三家村”是谁?邓拓、吴晗、廖沫沙!有提前做了功课的学生答。我得承认,我当时是当作一个考点来记的,幻想着高考时语文试卷里埋藏着个填空题或者选择题,就刚刚好是这个。

  20年后,由于人民日报出版社对《邓拓评传》的慧眼有加,我也就有机会成了本书的责编,得以仔细认真阅读书稿。由王必胜撰写的修订版《邓拓评传》再现了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邓拓的生平轨迹,翔实而客观地评价了这位“文革”中第一位遇难者的人生际遇和文化贡献。多年后与邓拓再次相遇,读着书中的文字,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功利少年。邓拓的形象更加丰满具体,令人百感交集,才子、斗士、文人,种种标签,似乎是,又似乎都超越了这些。邓拓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更加生动亲切起来,于朴实中蕴含着思想者的光彩。

  当年,邓拓“一手握笔,一手握枪”,在“文旗随战鼓”的时代洪流中书写着自己在中国新闻史上的传奇。他先后在晋察冀和北京办报20年。他学养深厚,思路敏捷,文笔畅达,报纸上很多有分量的政论文章都出自他手笔。他学有专长,勤于思考,25岁出版了被称为中国经济史上“扛鼎”之作的《中国救荒史》;他主持编辑出版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在《编者的话》中,他热情洋溢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他一生爱好文艺,他的诗歌创作,典雅古朴,自然天成;他的杂文随笔,针砭时弊,以小见大,其著名的《燕山夜话》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他爱好绘画艺术,搜奇访古,献宝于国家。透过本书,我们看到了一位博学多才、一身正气、有血有肉的新闻人、文史家、思想者的光辉形象。作者以大量的资料详尽地记叙了邓拓的一生,展现了他追求革命、研究学问、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以及广泛的爱好和志趣、真挚的爱情生活等人生侧面,作者塑造的传主形象是丰满的,也是客观的,富有现实意义的。

  作为27年前问世的第一本邓拓评传,作者秉持严谨的学术风格,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言之有据,征引翔实。可以看出作者采访了众多当事人,邓拓夫人丁一岚生前就是作者采访的常客,她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还多次访问和邓拓一起共事的老新闻人,他们的回忆带着鲜活而饱满的气息,对一些细节和史实给出了有力的论证;本书初版时,“三家村”唯一的幸存者廖沫沙也欣然作序,他的观点和看法,现在看来,已经是非常有价值的文学史料了。本次再版,邓拓之子邓壮提供了很多照片资料,这也非常可贵,这使得这本书读起来,平添了不少现场感。

  传记是一个大众文体,其写法不一,却颇见作者功力。单纯依靠史料旁征博引,难免陷入掉书袋之嫌,或者损害行文和叙述的流畅,流于滞涩。通读此书,却发现评传作者在理性的分析中,活用史料,不乏对邓拓工作生活场景的生动描述,在点到为止近乎俭省的叙述中,有生动的画面感;在白描勾勒中,展现一位思想战士与文化赤子的众多侧面。时下,一些传记多是玄妙的铺陈人物,也多有虚构添加成分,而本书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还原历史的画面,读者依稀回到邓拓当年的风火岁月,随传主的革命功绩、文化成就而感动、感叹。这得益于作者缜密的文本结构和生动的文字表达。作为一个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其对于语言的把握,对文学、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和观察与传主的生平贡献的评价,很有心得。

  正值邓拓诞辰百年、人民日报社创办65周年,《邓拓评传》的出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纪念。本书首次出版后,一度成为邓拓研究者和爱好者征引的文献资料;本次修订后再版,希望这部深入研究邓拓的著作,既是人们了解邓拓的一个窗口,也能成为了解《人民日报》有关历史的一个读本。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3日 24 版)

(责编:黄维、许心怡)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