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王蒙忧心快餐式阅读:败坏了经典作品的观感与品位

2013年08月28日08:49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 (陈苑)8月27日,作家王蒙在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式上,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读书经历和感悟。

他说:“不能忘记九岁时,到民主教育馆借一本雨果的《悲惨世界》,我沉浸在主教对冉·阿让的以德报怨的精神憧憬,我相信着人本来应该有段好,而我们硬是把自己做坏;不能忘记十来岁的时候,我对于《大学》、《孝经》、《唐诗三百首》等的狂热阅读与高声朗读背诵,那也是一种体会,道理可以变成人格,模范可以变成尊严与骄傲,人可以变得更好一点;不能忘记十一岁时从地下党员那里借来的华岗的《社会发展史纲》、黄炎培的《延安归来》、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书,那是到来的火种,那是推开雾霾的强风,读了这些书,像是吃饱有了力气,像是冲浪登上了波峰……”王蒙总结自己的读书感悟:“阅读使我充实,阅读使我开阔,阅读使我成长,阅读使我聪明而且坚强,阅读使我绝处逢生,阅读使我永远快乐的前进。”

王蒙还谈到对现在的儿童与青年的读书观的忧心:现在的儿童与青年,他们的生活与获取信息的手段便捷、舒适、多样化,他们是不是不再热衷于阅读了呢?王蒙风趣的举例说:“你只要有手机,你就知道哪个官员出了丑,哪个大人物要倒霉,哪个名家的家庭成员犯了事儿,还有哪样食品吃死人了。当然也知道哪个鸟叔成了世界第一的舞蹈明星,还有哪个五岁的孩子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对于快餐式的阅读,王蒙痛心疾首:“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认真读过,只不过是看了一点视听节目,就以为自己懂得了,结果大大的败坏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观感与品位。”

王蒙认为,虽然“不只一个人宣告纸质书籍的势微,文学的终结,小说的衰亡,语言符号在更直接一百倍的多媒体的信息量更大的网络面前的窘境”,虽然“已经不只一个人用网上的浏览来代替专心致志的阅读。”然而轻松愉快,马马虎虎的浏览不可能替代潜心认真的阅读,王蒙解释说:“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语言学家,生理学家都已经判定,没有发达的语言系统是不可能有深刻丰饶的思想的。”

最后王蒙发出由衷的感叹与忠告:“坚持认真的,专心致志的阅读吧,它带给我们很多希望,如果我们只剩下了快速浏览,只剩下了多媒体的直观,我们的精神生活将会出现灾难。”

(责编:黄维、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