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曾经经历过许多的苦难,或许触摸这些苦难太让人痛苦,所以我们常常选择绕过,甚至将他们遗忘。然而有一些人,不仅有勇气去重新挖掘和记录这样的历史,同时也用着自己的方式去唤醒整个民族对于这些苦难的回忆,这就是冯小刚和刘震云。历史或许不堪回首,然后一个不能够直面曾经的苦难的民族,会注定要重复这样的苦难,《1942》这部电影是关于苦难的,然后在这部电影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星星点点的人性的光芒,然而在电影之外,所有的创作者所付出的巨大的诚意和努力,更让人感动,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两个人经历了19年的起起伏伏,终于将这一段历史,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为何要再次触碰苦难,众多答案中哪个才是冯小刚的真实所想?拍摄过程中他与徐帆冲突为何?刘震云与他又如何还原悲剧中的一地喜剧?剧本又如何打动影帝蒂姆罗宾斯?《杨澜访谈录》为你一一解答。
幽默是海 将苦难融化
1993年,刘震云创作了名为《温故一九四二》的纪实文学。2012年,导演冯小刚,在经历了将近20年的起伏和转折之后,将这部文学作品搬上了年末的电影屏幕。电影讲述了发生在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南大饥荒,从逃荒的难民,美国记者,当时的国民政府等多种人物视角再现了那段历史的苦难。如此沉痛的一段历史,却被时间的风沙慢慢掩盖,很多人不愿想起,不愿触碰,甚至在走访途中很多人已经完全忘却,这让冯小刚感到深深的悲伤。1993年第一次读到这个小说之后,还原这段历史的愿望,便深深植根在他的心头。而在刘震云看来,这段历史中发生的故事更像是河南人民给世界留下的一次幽默,幽默的背后却满是悲凉。“当他用幽默的态度,来对付这个严谨的时候,可能这个严谨会变成一块冰,幽默是一个大海,它掉到这个大海里就熔化了。”这也是刘震云眼中此片将冯小刚打动的原因之一。
徐帆说“你要这么拍就是被别人绑架了”
电影《一九四二》汇集了众多明星参演,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冯远征、段奕宏、徐帆、好莱坞著名影星蒂姆·罗宾斯和阿德里安·布劳迪等等。电影从2011年开始历经了9个月的筹备,5个月的拍摄,辗转了7座城市。冯小刚带领着采访组和刘震云几乎顺着当年的灾民逃荒之路重走了一遍,他们也在寻访的路上不断去揣摩着如何再现当年灾民的逃荒之路。这是一部关于苦难的电影,但是如何在电影中表现出这种苦难,究竟是彻底的宣泄还是尊重历史感的节制,作为导演的冯小刚也和演员发生了冲突。他记忆最深的就是和徐帆在一场戏上的争执。徐帆在电影1942中扮演了一个农民,她和丈夫、婆婆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踏上了离开家乡的逃荒之路。在其中一场为保孩子活命而将自己卖掉的戏中,关于情绪的节制还是释放,她和冯小刚产生了表演上的分歧。
“没有准备好,就给你一瓢一瓢浇凉水”
刘震云说这个剧本的完成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几口气呵成的,几起几落。从1993年到2012年,他们历经了多次的起起伏伏。1994年的第一次准备合作,2000年成立采访组的故地游历,2002年的再次建组,不断地准备,却又不断的搁浅。直到2011年的2月,这部电影才真正进入了筹备期。在这起伏之间,他和冯小刚也发生着太大的变化。冯小刚成为国内贺岁片第一人,总票房超过了20亿;而刘震云也在自己文学创作的路上收获了2011年的茅盾文学奖。但是电影《一九四二》的完成对于冯小刚和刘震云来说,终于完成了一个将近二十年的梦。但是其中一直没变的,就是两个人对这个剧本共同的执着。用冯小刚的话来说“老天爷觉得你没有准备好,就给你浇凉水,一瓢一瓢的浇”,等到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到达了一定的程度,等到现实中资金、经验都有了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这片子才到了该拍的时候。
悲剧之中 一地喜剧
刘震云是河南延津人,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的故乡为背景创作的,《温故一九四二》也是如此。当2007年他接受《杨澜访谈录》采访时,对于这部作品,刘震云是这样解释的:“一九四二的精髓,一定不是悲剧,而是幽默和喜剧。”就像他常说的,——所有的悲剧都经不起推敲,悲剧之中,一地喜剧。但是,在一段苦难的历史中寻找出悲中之喜,又该怎样来表现呢?刘震云说“我们没有生产幽默,我们只是幽默的搬运工,将生活中真正的幽默再现了出来”。杨澜笑问说,就是这一句简单的“搬运工”,怎么就让导演冯小刚几度濒临崩溃?冯小刚说要在冬天的外景中再现出刘震云所描述的“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灾民逃荒之路,十分困难,希望刘震云可以修改一下剧本,刘震云却改成了“漫山遍野”。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东方卫视11月16日晚23:50《杨澜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