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司王故都“老司城”冲击“世遗”【2】--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中国土司王故都“老司城”冲击“世遗”【2】

2012年11月28日11:10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11月18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进入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如申报进展顺利,湖南省有望在近几年内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国家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派出专家实施老司城遗址考古清理、规划编制等工作。

  到目前为止,老司城遗址已出土、采集、征集各种文物6680件,包括石质建筑构件101件,砖类1294件,瓦类402件,釉陶器927件,瓷器3686件,铁器260件,骨角类器10件。宫殿区出土的动物骨骼种类有虎、豹、熊、狼、鹿、麂子、中华鳖、贝类等20余种。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组组长郭伟民综合专家的意见,对永顺老司城遗址的核心价值作了进一步的完整阐述:

  以老司城为核心的考古遗存是中国土司制度的见证,全面地反映了湘鄂黔地区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老司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人文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考古遗址。以老司城遗址为核心的考古遗存集中体现了湘西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土司王朝统治的古都;“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的流传;史书“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都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而进一步得到印证。

  申遗工作有哪些新进展?

  自2010年9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以来,保护、研究、展示工作得到国家各级文物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派出专家实施老司城遗址考古清理、规划编制等工作。

  而永顺县也始终坚持“原生态、原遗址、原文化、原居民”的保护原则,扎实推进老司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同时,坚持规划先行,邀请中国文研院、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等国内权威编制单位,编制老司城遗址相关规划方案。筹资对老司城遗址进行了第4次、第5次保护性发掘,对老司城土司沿革及土司制度有了新的研究,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拓宽了视野。

  2010年以来,永顺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启动老司城文物本体保护、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等项目。永顺县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制定了《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和申遗工作步骤,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责任编辑:温璐、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