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多元+商业 大众文化开出“恶之花”

2013年08月29日13:30    来源:海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多元+商业 大众文化开出“恶之花”

  随着一批“网络大谣”落入法网,其依靠低俗色情的手法去炒作推出凤姐、干露露等人的行径也纷纷曝光。人们在对于这些网络推手们无视于道德法律底线,大肆贩卖色情低俗感到气愤的同时,也对这些下作肮脏的手法屡屡奏效感到疑惑。在强调文化多元的今天,如何看待低俗文化的出现、媚俗文化的流行,这背后所牵涉的是既有商业利益的考量,也有着社会大众所需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低俗文化所反映的不再是简单的不正之风,而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

  ■朱晓剑(成都)

  这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的人群所喜好的文化也有着差异,多元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就构成了当下的文化生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正是对当下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描摹。无疑,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但这也给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带来诸多的考验。

  全民娱乐下的流行文化

  这几年,随着电视、网络的发展,全民娱乐成为一种趋势,从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看,花样繁多,为了赢得收视率,大多电视节目会采取各种招数招徕观众,猎奇、噱头,常常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流行文化的演变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电视节目中是这样,在阅读文化中,“小时代”也遭遇批评,其思想之低俗以及缺乏自知之明十分惊人,这似乎是现代中国城市社会全面物质化的产品。美国有媒体评论说,这部电影迎合的是男性对女性渴望的幻想,完全围绕男性以及男性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无论物质上还是身体上,并将这些曲解为女性的渴望。而拜金主义、拜物教似乎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同济大学教授、学者朱大可曾在谈论流行文化时说,一切流行事物都是速朽的,但人性是不变的,它总是在不断寻找新的欲望投射物,寻找新的方式、偶像和商品。但所有速朽事物的总和,构成了大众的集体意志。在经历了漫长的“高雅主义”的统治之后,我们应该学会认真倾听大众的心声。这大概就是媒体所说的“积极意义”之一吧。但流行文化与全民娱乐的结合,让流行文化变得更为光怪陆离的同时,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

  有意思的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曾套用进化论的理论,提出流行文化也会依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而生存。那么,在全民娱乐的同时,让娱乐更娱乐成为时下的娱乐发展的主要趋势,至于其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高地,则较少受到大众的关注,这就决定了娱乐化的流行文化变得肤浅、低俗,从而消解了流行文化,让大众在生活焦虑的过程中同时消费流行文化。

  “低俗文化”缘于商业驱使

  为什么我们的流行文化呈现出低俗化,干露露、凤姐等“网络红人”的相继走红,并非是其在文化当中有着影响力,反而是它们以低俗的状态出现,在恶搞、反讽的语言系统中将生活潮流解构,并给以新的定义。所以,在网络上、电视上、报刊上时常会见到这样那样的低俗文化出现。

  倘若从文化消费来看,低俗文化似乎是在迎合大众的趣味,但很显然,大众的消费趣味是多元的,而不仅仅是某一种潮流,这就决定了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可低俗文化所带来的并非仅仅是娱乐,它还包含了对社会生活的批判。这背后的影响既有营销的需求,也有网络推手的作用。娱乐更需要的是注意力,吸引眼球。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营销、推广成为了一种可能,而所谓的推广则是谋求注意力,并不是靠内涵来吸引人。

  有关专家在谈到“低俗文化”时,将其归结为过度商业运作,而缺乏人文精神。仔细观察这几年流行的文化趋势,或许我们不难发现,抗日雷剧是低俗化,而文艺当中也不乏个案,甚至于在崛起一批靠“低俗文化”生活的人群。从早期的相亲节目,到今天的选秀节目,其所反映的是低俗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共谋。

  低俗文化还反映在炫富、晒照片等方面。在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时,时常我们看到的论调是,由于经济利益驱动,流行文化几乎完全沦为市场操纵下的商业行为。很多文化产品,越来越热衷于“娱乐至上”,一味地追名逐利,甚至把低级趣味当作“卖点”,不惜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不过,低俗文化现象长期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滋生蔓延,却并没有根绝,这似乎是不能仅仅拿“娱乐至死”来解释的,而是从消费文化来挖掘出其背后存在的文化逻辑。

  如果说这是一个“审丑时代”,不如说我们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美学在今天已丢失了传统,反而将“丑”视为一种潮流,一种未来。这才是值得文化研究中所关注的。

  文化多元不等于低俗化

  文化作为软实力这几年陆续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但在具体如何创新文化,还未见更多成功的案例,倒是形形色色的文化载体的出现,让文化看上去很繁荣。比如表演秀、车模八卦相继出现,伴随着的是低俗文化乘虚而入,鱼目混珠。这并非是文化的错,而是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不仅是“俗”,且要求过“低”,跌破了“通俗”的界限。

  面对低俗文化的流行,与其强制管理,不如让市场淘汰,这就需要流行文化提供更丰富更有内涵的作品出来。这也说明了因为精神领域没有更好的作品来取代低俗文化,以至于才有其大行其道的可能。

  有一个疑问是,到底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对不同的群体而言,其答案也是多样的。即便是这样,文化的价值判断到底是该以怎样的标准来看待,比如民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与沟通、共享,以及由此带来文化价值观的更新,这些问题也在困扰着今天的文化发展。如果说多元文化所显示的社会的进步的话,我们同样有理由确信,文化并非属于一种失序的状态。

  所谓文化的失序是仅仅有一种文化存在,而更多的文化作为一种附庸出现。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既然要求个性发展,那低俗化是不是也有其合理性?可在学术理论上的探讨,并不等于社会容忍度的增加,或者说,多元文化虽多样,却未必就等于低俗化,这两者的差异代表的是文化分歧。如今,低俗文化、媚俗文化的流行,似乎说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文化的久远来看,这其中的纷争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文化价值判断也会回归于正常、理性:文化常识则告诉我们,它的根基在于能给我们社会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

(来源:海南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