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争诺奖
村上春树能否得奖,备受文青们关注。
赖明珠让更多人了解村上。
@华西都市报:提到村上春树作品的简体中文译者,最有名当属林少华。而繁体中文版本,“最知名”则非赖明珠莫属。作为华人地区两位最知名的村上春树作品译者,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学院的研究论文,关于他们的译本特色之别,从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距离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时间日益临近,作为大热门人选的村上春树,其最新长篇《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近期刚刚在台湾及香港地区推出繁体中文版,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
华西都市报记者也联系上该书繁体中文版译者赖明珠女士,她在邮件中详谈到自己几十年来翻译村上作品的心得,以及对村上能否获诺奖的预测及看法。在采访中,赖明珠也透露,她对四川读者很有亲切感,“我的大学同学,最好的朋友,就是四川人。”
“村上若得奖,受鼓励的是读者”
作为引介村上春树作品进入台湾地区的早期推手,赖明珠自1985年率先开始向出版社推荐、并翻译村上的作品。至今近30年间,赖明珠已陆续翻译了村上的《听风的歌》、《1973年的弹珠玩具》、《遇见100%的女孩》、《挪威的森林》等多部作品。
村上近年的重磅长篇《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其繁体中文版,均出自赖明珠之手。有媒体统计,截至2010年,赖明珠翻译的村上作品已达35本。
华西都市报:村上春树好几年都成为诺奖热门,如何看待?
赖明珠:村上的文学作品非常有特色,受到许多国家读者的喜爱,甚至比一些得奖的作家都更受读者欢迎。但由于他的作品挑战许多传统尺度,因此常引起争论。但应该是离诺奖越来越近了。
华西都市报:以您的个人判断,村上得诺奖的把握有多少?
赖明珠:他的文学在许多方面开创新局,越来越多人会认同他。过去我们认为应该文以载道。我也赞成。不过他主张善恶都存在我们自己心中,而不是善恶分开的。他的作品有很多让我们自省的地方,有很多惊人和警世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善于在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启发我们发现许多值得注意的小地方。比如台湾最近流行“小确幸”(在生活中发现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就是源自村上的造词。村上的想法,得到许多人认同。大家开始珍惜一些小小的幸福。光是这点,我就认为他应该得奖。
华西都市报:村上曾说,得诺奖反而可能带来生活节奏的打扰。
赖明珠:他说这话,可能对他获诺奖有点不利,评审会认为他不需要这奖。但村上若得奖,受更大鼓励的是众读者。许多人期待他得奖。很多人因为他重新回到文学的领域。如果他得奖,很多人会感觉好像自己得了奖般振奋。这种间接的精神鼓励,应该也是诺奖的意义之一。
与林少华都曾东京见村上
“对村上文字的体会不同”
饶有趣味的是,作为华人地区翻译村上春树作品最有名的两位翻译家,赖明珠和林少华都曾经到东京见过村上春树本人。在林少华的文章中,对村上的外形有着细致的描写,“保持‘小男孩’发型,依然那副不无拘谨的沉思表情,说话时眼睛依然略往下看,嘴角时而曳出浅浅的笑意。”赖明珠在《到东京见村上春树》中,则透露村上知道亚洲读者对他的喜爱,“我在美国的时候真是遇到很多亚洲留学生,很多人告诉我,读过我的小说。”
华西都市报:村上独特魅力是?
赖明珠:我因为喜欢他的独特文体,感受到他的诚恳,迷上他源源不绝的创意、细腻的感性、丰富的幽默感、异想天开的比喻。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有人说读一行就知道是村上的东西。他自己也说过不喜欢的字绝对不用。所以我很想向读者推荐,因此持续不断地翻译。
华西都市报:内地翻译村上的作品,最有名是林少华。您怎么看待你们的差别?
赖明珠:林先生喜欢唐诗和古典中文,因此把这喜爱很自然地带进村上作品的翻译中,让内地读者很容易接受村上,这是林先生的贡献。但我对村上文字的体会不同。我感觉村上是喜欢西方文学的,他也翻译很多美国英文作家的作品,他的日文不是纯日文,而是带有英文味奶油味的日文。我在翻译时特别留意把原文的这种地方也尽量保留。
华西都市报:村上的新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独特之处是?
赖明珠:让我联想到村上的许多其他作品,它们之间有不少互相呼应的地方,同时也像提供了一把解开其他作品谜团的钥匙。他的作品每个字都有深意。他喜欢以最简单的文字表达最难以用文字表达的东西。比如,多崎作的名字“作”,就有创作、制作、写作等含意。这部作品是他更成熟、尺度更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