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古侗寨存多处遗址 上堡村萨坛"女阴泉"引瞩目/图

孙 华

2013年09月29日10:59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古侗寨存多处遗址 上堡村“女阴泉”引人瞩目(图)

  上堡村远景

  上堡村位于湖南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全村共179户856人,民族构成以侗族为主,姓氏以杨姓为主。据记载,明宣德年间,侗族人杨姓一支从原徽、诚州所辖地域迁徙至较偏僻的黄桑营一带大深山中,在乌鸡山腰的一块宽阔的缓坡地上聚族而居,并很快成为一个很大的村寨。明天顺年间,湖北麻城县人李天保自称为唐太宗后裔,在绥宁县聚集侗、苗居民上万人起事,他们以上堡等地为根据地,自称国王,改元武烈,攻城略地,远近震动。暴动被明军镇压后,上堡村被焚毁,原先繁华的聚落成为遗址。以后,逐渐有侗族等各族居民迁居此处,形成了新的聚落。清乾隆五年,瑶民首领粟贤宇自诩“苗王”李天保再世,以黄桑坪、上堡和界溪等地为根据地起事,也很快被清王朝镇压。清王朝在包括上堡村在内的原参与暴动的村寨旧址安营设堡,安民垦田,上堡逐渐恢复建寨,形成如今规模。

  上堡村位于山间宽谷中,界溪河自南向北流过山谷,沿河岸修筑有石板铺面的湘黔古驿道,该道在距离上堡村约一里处分道入寨。村寨的主要寨门是连接古道的下寨门。该寨门修筑于穿寨的两条溪流汇聚的水潭旁边,为上下两层,是一个兼有鼓楼作用的门楼;门楼前道旁有一棵高大的金钱柳树,垒砌有圆形的萨坛,门楼的左侧则是横跨溪流的风雨桥。

  村寨自明、清以来开始营建民居。这些民居多单栋布置,采用自然琢磨的砾石干砌成墙,将房屋围合成半封闭外观,围合空间内自成庭院,各门户间以墙相隔离,形成巷道,巷道中间均铺墁石板,两边路肩嵌筑自然琢磨的砾石。村寨内遗存的王府殿址、王府辕门左右旗杆石桩、拴马树桩、忠勇祠遗址、封禁护林碑、演兵驯马场、哨台(烽火台)、封禅就位“天高地厚”摩崖石刻等,都是侗族村寨历史的见证。上堡有萨坛两处,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于老母冲的萨坛,又名“女阴泉”。

  上堡村是侗族文化与汉、苗、瑶等族文化交汇融合的范例,该村寨也是湘、桂、黔地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效仿封建国家制度的宝贵实物资料。(孙 华)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