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5日电 (王鹤瑾)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转型,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作为一名作家,如果对这些疼痛熟视无睹,那显然,他的作品就会缺少摄人心魄的精神与力量。毕飞宇,就是这样一位痴迷于生存疼痛的作家,他用自己的文字对时代的疼痛,进行着手法独到的推拿。
《推拿》首次关注特殊群体
2013年,电视剧《推拿》的播出,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样一部描写盲人的现实生活与情感的电视剧,激发大众的热议与讨论,还是头一次。其实这部电视剧的原著小说《推拿》,在2011年,就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个推拿店里几位盲人推拿师的生活为中心,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再现,以平等的视角触摸了那个黑暗世界中的情感与疼痛、尊严与光明。小说的作者,就是作家毕飞宇。
毕飞宇印象里的第一位盲人,就是童年时候在村子里见到的,那个盲人自己作践自己供大家取笑,在毕飞宇回忆起来,“苦中作乐”地作践自己是他获得“尊严”的唯一方式;
1987年,在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之后,毕飞宇被分配到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当老师,为残疾人学校培养教师。虽然没有太多地和盲人接触,但是,也正是通过那三年的教学生涯,他对盲人的内心世界有了真切的了解;
2002年,毕飞宇因为健身而导致肩膀肌肉拉伤,在推拿治疗的过程中,年轻的推拿师认出了毕飞宇是他们老师的老师,因此他们之间的感情一下子拉近,随着交流地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推拿”的故事渐渐地在毕飞宇的头脑之中清晰了起来;
1994年,30岁的毕飞宇放弃了出名的机会,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很多人都知道,巩俐、李保田、孙淳等人的联袂演出,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色。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影片的编剧正是年仅30岁的毕飞宇。后来,张艺谋与巩俐一起携带这部影片参加第49届戛纳电影节,国内、国际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编剧的毕飞宇,当然可以凭借这样的机会,为自己宣传推介,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毕飞宇却坚持要用自己的笔写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所以,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毕飞宇一直很少谈及他编剧的这部影片。
热衷于关注描写现实社会的生存疼痛
毕飞宇的文学创作,没有功利心,他会刻意的避开浮躁的社会环境,直接审视和面对最疼痛的社会现实。
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转型来说,有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毕飞宇对于“生存疼痛”的关注,是一种解读自己、了解生活的角度和方式,或许经历了那些生存的疼痛,生活才能获得和谐与完美。
《杨澜访谈录》专访毕飞宇:“文字推拿师”,北京卫视10月27日晚23:00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