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样板戏“娱乐化”:中国式的类型电影

2014年12月26日08: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样板戏“娱乐化”:中国式的类型电影

  徐克为了让他们不陷入脸谱化,也只能采用武侠片中的外在技巧,通过台词和举止细节来挖掘性格。这种手法在几位反面人物身上尤为明显,座山雕虽阴狠狡诈,也有着酷爱二人转和“一个字”的口头禅。原本面目模糊的“八大金刚”也变得造型鲜明,台词充满了喜感,突出迥异的性格。这种脱胎于武侠片的绿林色彩,正是徐克所擅长的“江湖气息”,一如侠与怪的世界。

  虽然在“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年代,精神生活的严重匮乏,造就了《智取威虎山》在一代人记忆中的特殊地位。可单就曲波的《林海雪原》来说,原著中以少胜多的奇袭战斗,杨子荣与座山雕的斗智斗勇,少剑波与“小白鸽”的情愫暗生,这些元素本身就具有足够的戏剧性和娱乐效果。难怪徐克本人在上世纪70年代赴美学电影时,会被这个“革命英雄主义”传奇所吸引,四十年后一圆属于自己的“翻拍梦”。《智取威虎山》从文本到角色,都可算一个相当适合商业化改编的题材,其丰富程度和延伸性,甚至不亚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

  更何况,《智取威虎山》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50后,60后乃至70后,无不对其情节了若指掌,台词倒背如流,“天王盖地虎”等土匪黑话更是成为特殊时代的民间记忆。作为香港导演的徐克,翻拍《智取威虎山》若非市场导向的一时兴起,那就不得不向内地观众一样尊重这些“样板戏”所承载的情怀。再大幅的改动,也不能破坏其价值观和精神诉求,因为在上一辈中国人眼中,无论是杨子荣,少剑波还是白茹,他们的身上都被赋予了“纯洁”的理想主义。

  此片与《一步之遥》的不同之处在于,姜文的问题是“拍什么”,而徐克的问题则是“怎么拍”。在导演本人的技术控制和美学体系之内,如何既能吸引作为票房主体的80后、90后,又能获得他们的父辈的认同。与其他翻拍经典的过程一样,《智取威虎山》在宣传上占有先天优势,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改编压力,正如影片最后给出的“双结局”。如果把杨子荣变成了詹姆斯·邦德,讨好了看好莱坞电影长大的年轻人,恐怕爱唱“今日痛饮庆功酒”的父辈不答应。

  如今各大卫视满是不着边际的抗日神剧,按理说观众也有了些免疫力,可若看到杨子荣、李向阳和小兵张嘎等“儿时英雄”被改得面目全非,免不了会骂一句“扯淡”。所幸徐克在《智取威虎山》大结构上几乎没有变动,“先遣图”和“人数”等细节补充得甚至更加合理。有黄建新做监制,徐克对于情节发展和角色设计的拿捏,分寸相当到位,正面角色维持原样,遵循了传统的“革命英雄主义”;反面角色则“江湖化”,加入了更多的喜剧元素,充分挖掘了影片的娱乐性,这在徐克前两部《狄仁杰》中已屡试不爽。在遵循原作情节发展的同时,徐克也对某些设定做了必要的升级:“威虎山”从普通的土匪山寨跃升为日本人在东北留下的庞大军火库,梁家辉饰演的座山雕野心之大,更是要做“第二个张作霖”。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特效和航拍全景,渲染了威虎山要塞的险要和坚固,更烘托了解放军的智勇双全。杨子荣打虎上山,黑话献图,智斗栾平等经典场景悬念迭生,而通过“子弹时间”等数码特效和3D摄影的辅助,三场主要的战斗场面在层次感和视角上都有所创新。

  因为在《集结号》中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张涵予对杨子荣这个经典人物的演绎更容易被接受,加上他本就富于感染力的嗓音,基本上控制所有亮相的场面。如果说徐克在影片前段“略显沉闷”的处理,其实是“欲扬先抑”的技巧,通过203和战友们的质疑来为老杨蓄力的话,那“打虎上山”就是影片进程的真正发动点。在曲波原著里,这一幕作为杨子荣向座山雕进献见面礼的重要铺垫,动作描述惊心动魄,大有“武松打虎”的既视感,可惜在京剧舞台上,难以真正展现杨子荣的机敏和悍勇。徐克这次做到了,纵然这只“数码虎”还没达到《少年派》中的理查·帕克那般逼真,但在迅猛扑击下利用树干、树枝和马作为道具,与杨子荣数个回合的缠斗,其动作和剪辑的节奏感,在如今的华语电影中已列翘楚。在这个转折之后,杨子荣的个人魅力和“战斗值”彻底展现,而在他深入虎穴的同时,林更新、佟丽娅等年轻演员也能在导演的调教下完全融入角色,其沉稳和骁勇符合原著小说的描述,在战斗中的表演令人刮目相看。其实曲波在《林海雪原》里,常为主要角色行动插入心理描写,京剧版更是变为了“三突出”,徐克为了让他们不陷入脸谱化,也只能采用武侠片中的外在技巧,通过台词和举止细节来挖掘性格。这种手法在几位反面人物身上尤为明显,座山雕虽阴狠狡诈,也有着酷爱二人转和“一个字”的口头禅。原本面目模糊的“八大金刚”也变得造型鲜明,台词充满了喜感,突出迥异的性格。这种脱胎于武侠片的绿林色彩,正是徐克所擅长的“江湖气息”,一如侠与怪的世界。正是威虎山众匪(包括突增悬念的栾平)与杨子荣的数轮周旋,保证了影片的高潮不断,而这种其实计算精密的剧本编排,也正是好莱坞大片吃遍全球的法宝。

  但若简单地把解放军比作徐克作品中的“侠”,估计八一厂也不答应,他们是人民的军队,组织纪律让他们为崇高的理想而战斗,发动群众更是革命的根本。徐克突出了“革命英雄主义”,同时也淡化了剿匪的政治意味,保护村民成了片中最朴素的动机。如果说还能感受出徐氏“武侠风骨”的话,那些身披白衣的解放军战士,在林海雪原中飞梭时,莫不是那份“飘逸”的现代延续。或许在早已习惯的“英雄主义”叙事里,老观众会沉浸于怀旧之中;可新观众总不免问上一句,“三十人的小分队何以战胜数千土匪?”史泰龙拍《敢死队》也不过这般战绩,203和他的战友们为了最后一场决战,因在线索上已铺垫充分,徐克这才敢忽略合理性,用坦克巨炮去追求观众在情绪上的快感。

  无论是改编角度,演员发挥,还是各类技术层面,《智取威虎山》都可算是兼顾且成熟的华语“大片”。如说缺憾的话,主要还在两方面:为了突出“笑果”,让反派们呆萌有余,狡猾不足,这让最后的高潮有些偏向“动漫化”;而韩庚的出场,虽说是串起了导演自己的记忆,激发了年轻观众的兴趣,可这种现代化的“植入”未免太过生硬,与整部影片的基调不搭。《智取威虎山》作为一部既富于娱乐又继承“主旋律”的贺岁片,如果能通过吸引50后、60后来提升票房,这也不啻为“翻拍红色经典”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案例,让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焕发青春,重新定义适合中国观众的“类型电影”。

(来源:北京青年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