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处有忘却,此处就有纪念。
那一直沉默的存在,一旦走到台前,会格外耀目。
2月2日晚,在务工人员聚集的朝阳区金盏乡皮村,举行了一场诗歌朗诵会,并在网上直播。“我沉默的诗篇原是机器的喧哗……”19位诗人朗诵了自己的作品,他们都是工人,从事炼钢、采煤、铁路、建筑、爆破、制衣等形形色色的工作。代替90后工人许立志出场的是他的哥哥,朗诵他的遗作。
也是2月2日,许立志的诗集《新的一天》在京首发。这本遗著是通过众筹方式出版的,3000册新书,即将递送给众筹的参与者们。
在朗诵会上,财经作家吴晓波提到,2月3日他将出席胡润全球富豪榜的发布仪式。“活在这样讽刺的世界里,不知道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吴晓波说,“但我相信,真正有灵魂的人,是在这里的工人诗人。诗歌是这个时代最后的秘密。”
那么,让我们谈谈工人和诗的故事,谈谈我们时代的“秘密”。
诗集
为了许立志,迎来《新的一天》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歌评论家秦晓宇是主持人之一,最近两年,他致力于把工人诗歌从公众的盲区中拉出来。
2013年,秦晓宇将工人郭金牛的诗《纸上还乡》推荐给了第44届荷兰鹿特丹诗歌节,这首诗涉及富士康“十三跳”事件,作者曾负责安装防跳网。秦晓宇撰写了《共此诗歌时刻》一文,发表于2014年2月的《读书》杂志,文中特别提到了《纸上还乡》的故事。
看到这篇文章,作家吴晓波很感慨。“过往三十多年,中国工人阶级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之一,可是他们一直被剥夺、被漠视、被低俗化,秦晓宇让我看到了事实的另一面。”然后他邀请秦晓宇主编一本《当代工人诗典藏》。
“工人诗典”的编辑工作远比秦晓宇想象的困难,“一片深海,找到里面的游鱼很不容易。”他看了无数打工诗人的创作,看到工友们在各自处境里,被现实逼出的灵感。编辑过程中,他按照作者的年龄排序,希望藉此将诗歌和中国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其中有鞍钢工人田力的《炼钢,炼钢》、巷道爆破工陈年喜的《炸裂志》、制衣厂女工邬霞的《吊带裙》、农民工郑小琼的《月光:分居的打工夫妻》……“在他们的诗句中,能感到中国转型的沧桑变化。”从60后到80后,一代代工人在用诗歌诉说,然而秦晓宇心底一直有个愿望:如果能有一位90后的农民工诗人,书写城市化进程里农民工的迁徙故事,才足够完整。
于是又有一番在博客和各种打工诗歌论坛上的泅游——终于,2014年3月底,他找到了曾在富士康打工的许立志和他的诗。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管它叫做螺丝/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秦晓宇读了许立志所有的诗歌。“这是把人生经验和写作经验直接打通的创作。虽然不一定每首都好,但是他绝对算得上打工诗人以及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他通过电子邮件和许立志取得联系,表示希望收录他的诗并会支付稿酬。“他很快同意了。我猜想他应该挺开心的。”
“《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直接‘抄袭’花生酱的产品说明书,有很深的意味。”一颗颗花生在流水线里被压榨,最终的归宿是死亡。在秦晓宇看来,这首不像诗的诗,就如杜尚著名的现成品艺术《泉》——那只放在博物馆里的小便池。“如果说把马桶放进博物馆是在挑战艺术的资本化,那这首诗就是在挑战社会的资本化。许立志的诗里有很多意象,像是大机器的小小零件,也有很多的死亡。”
“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我再也咽不下了……”
2014年9月30日,许立志选择纵身一跃,让流水线变成一块青春的墓地。第二天,许立志的微博发布了一条预先设定的消息,只有四个字:“新的一天”。
轰然一声死亡的巨响,人们才知道,一个年轻的生命曾经这样活过、抗争过。随后媒体一拥而上,这个流水线上的年轻诗人的故事被反复讲述了一阵子。
“许立志深深地生活在死亡这个主题里,不只是写写而已。”秦晓宇感到惋惜,“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就这么走了。”出事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为许立志出一本诗集。他和同事们找到了许立志的家人。这个过惯了默默无闻生活的家庭,不愿意让伤口再次撕裂,许立志的哥哥许鸿志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我们本想在朋友间进行募捐,但是被许立志的家人拒绝了。”秦晓宇说,他们看到了许家的克制、忍耐和自尊。最终,纪录片导演吴飞跃提议开展一场众筹,以出书的名义,“筹措一些钱,替立志尽孝”。秦晓宇为此联系了吴晓波,他也是“蓝狮子”图书的出版人,吴晓波很痛快地答应了。
2014年岁末,“一个底层打工诗人的遗著:许立志诗集《新的一天》”众筹活动开启,目标为6万元,支持50元及以上的读者可以获得不同数量的诗集。今年1月15日活动顺利结束,最终筹得136850元。除去出版、寄送的成本,其余交给许家,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务劳动。
2月2日,《新的一天》首发式在作家出版社举行,3000册书将全部递送给众筹的参与者。秦晓宇说,未来如果还有加印的可能,版税等事宜将由蓝狮子出版和许家协商。
朗诵会
这些诗来自“底层”,耸入“云端”
纪录片主要拍摄了六位工人诗人的故事,但还需要一个整体结构,于是就有了2月2日的“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未来它将剪辑穿插在纪录片中。
主人公们第一次相聚了。陈年喜、绳子、乌鸟鸟、吉克阿优、田力、魏国松、铁骨、白庆国、邬霞、老井等19位诗人来到皮村的新工人剧场,这些很少发声的人走到了镁光灯下。他们的“演出服”多半就是工作服,他们没有修饰过的面孔,没有动听的嗓音,没有抑扬顿挫的腔调,尽管排练时都把自己的诗背得滚瓜烂熟,但一上台就变得格外紧张。
“一双手,加上另一双手,是两双手/对,无数的手/从鲜嫩,到粗糙/从一个夜晚,伸向另一个夜晚……”(田力《炼钢,炼钢》)
“一堆累累白骨……/地心太黑,太封闭,兄弟们/不要在此悄然低泣了/把你们悲戚、潮湿的灵魂/这条条闷热、漆黑的闪电/都伏到我的肩上吧……”(老井《矿难遗址》)
“我说着——这些多刺的油腻的语言/它们所有的刺都张开着/刺痛这柔软的时代!”(郑小琼《语言》)
工人们带着各自的乡音,用诗歌讲述着自己的生活,也讲述了世界原本的模样,这是从泥土、流水线、巷道、铁路、炼钢厂、油田、服装厂,从那些与“中国奇迹”息息相关的地方诞生的诗篇。新工人艺术团的许多抱着吉他,高唱《生活就是一场战斗》。
剧场空间有限,但朗诵会搭载着互联网直播被传到了更广阔的地方,动人的诗歌发自“底层”,耸入“云端”。所有参与《新的一天》众筹的读者,都获得了一张网络直播的入场券,还有网友通过购票见证了这场朗诵会。网友们纷纷留言,传递感受,参与直播,借助流行的弹幕,很多情绪飘过屏幕。“那会子工人是老大哥啊”……“真实。想哭。这些诗歌太珍贵”……“在医院治疗室外面排队检查,感谢有诗的充实,泪流满面”……“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呀”……
当舞台交给许立志的哥哥许鸿志时,现场和网络评论都变得安静。
“我再咽不下了/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在祖国的领土上铺成一首/耻辱的诗”
许鸿志并未多言,他低着头读了弟弟的几首诗,包括这首著名的《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朗诵会上还播放了《梦中秋》,是难得的许立志生前的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