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玄奘:17年西行五万余里记录110个国家风貌

2015年05月09日09:10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唐代高僧玄奘:17年西行五万余里记录110个国家风貌

西安大慈恩寺塔及玄奘像

  如果没有《西游记》,“唐僧取经”应该不可能成为中国几乎人人知晓的故事。小说里的妖魔鬼怪在现实当中的确是没有的,但当年“唐僧”,也即玄奘的西行求法,其传奇色彩和艰苦程度较之小说中不但并无逊色,可能犹有过之。玄奘西行五万余里,历时17年,行经当时的110个国家。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并不算是一位真正的地理学家,他的西行也是借助了当时已经开辟的路线,但他留下的《大唐西域记》仍然是今人认识古代中印交通的重要参考文献。

  为西行取经“偷渡”出境

  在《西游记》中,玄奘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刚刚出生的他也差点遭灭口,多亏母亲偷偷将他放入木盆顺江漂走,在漂过金山寺时被法明和尚所救,才有了后来的一代高僧。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玄奘俗名姓陈,据说为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他有三个哥哥,二哥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号长捷法师。玄奘年少聪慧,也很早就闻名乡里。

  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当时是中国由繁荣的学派佛教向宗派佛教的过渡时期。他发现当时佛教界对同一经典的诠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歧义百出,所以立下了到天竺去求取佛教原典的志向。而在他之前,中国西行的僧人已有不少,其中晋代法显的成功及其所撰写的《佛国记》的巨大影响,激发了他的决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