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听首赛:粤、湘、陇、藏4省区对垒 甘肃湖南瓜分晋级5席
7月17日,改版升级全新亮相的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备受瞩目中结束了首场复赛的精彩赛事。
首战出场的广东、湖南、甘肃、西藏4省区代表队,共有20名选手,历经两轮双人上场同题比拼,奋力争夺晋级半决赛的5个名额。最终,甘肃队的陈菁玉、薛琛、孙明中,湖南队的谷雨霖、禹佩佳,成功晋级半决赛;而西藏队、广东队则相继集体抱憾败北,与半决赛失之交臂。
五位晋级半决赛的选手,从左至右依次是:甘肃西北师范大学陈菁玉、孙明中、薛琛,湖南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的禹佩佳、谷雨霖
新赛制重个人表现、首轮赛常用易错绊倒多名选手
赛前,对进入全国总决赛的36支代表队共计180名选手进行课标汉字水平测试,是汉听大会的惯例。测试采用选手全员现场统一听写答题形式,100道题,满分100。测试结果用以综合评估参赛队之间的实力,这也是复赛分组的依据。在参加首场复赛的4支代表队当中,湖南的5位小选手展现出该省作为传统强队的不俗实力,课标测试成绩均在90分以上,总成绩位列本场比赛4支代表队榜首,而甘肃、广东、西藏则分列二、三、四位。
由于本届汉听总决赛采用双人对抗新赛制,以往那种仅凭某位超级学霸就能以一己之力带队晋级的局面没有再现。新赛制更重公平性、公正性以及个人表现。这使得观众的观赏兴趣,也由以往重视一省一队的总体排名情况,转向了对选手个人汉字实力展现,及其参赛命运往往会因一字一词对错,而发生戏剧性转变的深切关注。
汉听大会采用双人对抗赛制后,每一对新上场的选手的第一题都从常用易错字开始,第二题为应知应会类字词,第三题才会进入带有经典例句的高难度题型。这也是本届赛事的新举措和新看点。然而,正是常用易错与应知应会这两类看似相对容易的考点题,却令不少参加本场比赛的小选手连连落马,着实令人替他们可惜。首轮比拼中,广东“文学女孩”董美因先写对“谈笑风生”,后将“生”字错改为“声”字遗憾离场,而“粤剧男生”陈浩辉,则因将“涵洞”误写为“寒垛”一词告败;西藏“山南女孩”益西措姆、“逆袭女孩”马睿彤、“超能小班”王文秀,也因分别写错“蹉跎”、“专横跋扈”、“不遑”各考点词而惜别书写台。
纵观首轮比赛,乍一上场便因写错1个常用易错字而落败的选手就有2位,因写错第二个应知应会类字词而下场的选手有1位。在本届汉听赛场上,类似一字一词决定去留命运的戏剧性看点频频出现,而且就发生在那些经由校赛、区赛、县赛、省赛,好不容易闯入全国总决赛的小选手身上,既扣人心弦也耐人寻味。
通过本场首轮赛,在经历了像“三部曲”、“妥帖”、“蒜薹”、“平添”等常用易错、应知应会字词,以及“闺闼”、“咨嗟”、“湍濑”等高难度题型的轮番考验后,原有10组20名选手半数出局,广东、湖南、甘肃、西藏4省区代表队留在场上的人数为1:4:5:0。课标测试排名不及湖南的甘肃队保持着5人的完整阵容,成为赛段黑马,而湖南队则屈居下风,仍余4人;广东队仅剩1人,处境惊险;西藏队则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