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围剿南宁百年古老制陶村

2016年01月07日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高楼围剿南宁百年古老制陶村

高楼围剿南宁百年古老制陶村

  在广西南宁市南郊的良庆区,曾经以制作缸瓦为营生并鼎盛一时的缸瓦窑村,村庄的房屋建筑大多都是用缸瓦瓮垒建而成的,远近闻名。

  据记载,大约在300年前,缸瓦窑村的祖先发现这一带的土质很适合烧制优质陶器,便在这里建窑制陶。历经清代的“那黄窑”,民国“缸瓦窑”,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缸瓦窑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0多人口的大村庄。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里能够生产缸、罐、坛、煲、盘、碗、壶、瓦、排水管道、烟囱等180多个陶制产品品种,产品远销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早在建窑制陶初期,因建筑材料有限,这里的村民就地取材,将大小一致的瓦缸叠加起来,修建了一座座“缸瓦屋”。如今村里最老的“缸瓦屋”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陶器渐渐退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行列,延续300年的陶瓷生产在缸瓦窑村慢慢停了下来,但这里建窑制陶的历史价值得到了认可,现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悉,缸瓦窑窑址是南宁市唯一、广西不多见的晚清民国时期烧造陶缸瓦的古窑址,也是南宁市陶瓷工业发展史的重要历史见证。村中保留较完整的制陶窑场和较丰富的古陶实物标本,是开展古陶艺传承、展示不可多得的重要场所。

  如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迁,缸瓦屋仅存十余间,越来越稀少,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缸瓦窑村正在被一栋栋钢筋水泥砌成的高楼紧紧包裹。

  在城市化不断推进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些所谓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在建设过程中能否进行多元化的建设?这样既有了城镇的现代与村庄的传统,从而避免了城镇村庄“同一张脸”,保留了村庄本身的特色、从而避免破坏呢?胡雁摄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圆梦小康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总书记…
  2.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学…
  3. 江苏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5. 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人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