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冯小刚刘震云戳中了国内影坛哪些痛点?【3】

五、他们分享电影人的“匠心故事”
作家刘震云:在行走中写出剧本
将《温故一九四二》搬上大银幕时,该小说没有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怎么把剧本写出来,这让我和冯小刚很头疼。于是,我们决定上路,沿着小说笔迹所触及到的地方走一遍。走了三个月,去了河南、陕西、山西、重庆等地。就在这条路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逃荒的灾民,看到了后来电影里的花枝、老东家。
导演冯小刚:工匠不走捷径
工匠应该都“特别笨”,不想走捷径。走捷径都是聪明人想出来的。
作家张大春:拍电影细微到一句台词
有一年我与胡金铨在美国一家汽车旅馆里改剧本,胡金铨突然说有句台词“请容我来生做犬马以报”需要改。剧本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胡金铨解释,当时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土,所以应该还没有“来生”的概念。我反驳,说《左传》里已有“结草衔环”。然而胡金铨说,“结草衔环”是死后还有生命,不能算“来生”。胡导他真的对题材、故事、历史了解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导演陈可辛:我似乎违反了“工匠精神”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做事稍微慢一点、细一点,多一点坚持,这就叫“工匠精神”。我到现在为止,都是一直挣扎在拍市场需要的东西。这似乎好像违反了“工匠精神”。但是,我会努力在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六、他们心中的“好电影”
光线传媒的创始人、总裁王长田:剧本是关键
我们发起一个影视项目的时候,会遵循一些标准,比如说故事的吸引力、独特性、制作难度、制作规模、哪些人能够表现出这个角色等等,这些因素都在考虑之中。但是最打动我们的可能还是这个剧本好不好看。
华谊兄弟电影董事总经理、华影天下董事长叶宁:给人有情感共鸣
给人有情感共鸣,我觉得这就是好看的标准。
学者戴锦华:原创才关键
电影是艺术,它必须是原创。
本文为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