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中的“关键词”:揭秘名校背后的故事【2】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背后的故事:
1937年,因淞沪会战打响,时任校长竺可桢带领浙大“西迁”。浙大“西迁”至广西宜山后,竺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遇险不畏精神和公忠报国精神,激励浙大师生在艰危中奋发进取。1938年11月19日,竺可桢确定“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
在历次演讲中,竺校长反复强调:“求是精神”就是一种“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理”的精神,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一是不盲从,不附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是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求是精神首先是科学精神,但同时又是牺牲精神、奋斗精神、革命精神”。
1989年1月,在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被确定为国家教委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后,学校提出“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口号,并将其概括为“求是创新”。新时代下,“求是创新”已成为浙江大学师生们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感恩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背后的故事: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在创办的121年的历史进程中,校训几经变化。1898年,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首任校长何嗣焜手订校训为“和厚、肃静、勤奋、整洁”;1910年唐文治校长将“勤、俭、敬、信”四个字订为校训;1921年学校又将“勤、慎、忠、信、恒”五个字订为校训;再至1930年的“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史烈题写的校训。
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新校训。
饮水思源,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喝水的时候要记着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时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
关键词:创新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背后的故事:
1934年,当张伯苓先生在南开学校创办30周年校庆纪念会上,宣布将“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作为南开校训。
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