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和音乐中找寻俄罗斯的文艺情结【2】
歌曲篇:
苏联老歌是俄罗斯文化的不朽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它们不仅让你认识了俄罗斯人性格中的热情、豪放和凝重、忧伤两面,而且得到美的艺术陶醉,伴随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鼓舞和愉悦了中国几代人。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树叶在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问世于1956年,这样一首短小而并不复杂的歌曲,近半个世纪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马都索夫斯基的诗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内在的纯朴的美;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红莓花儿开》
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
——《红莓花儿开》
红莓花在俄罗斯随处可见,春天开放,花朵很大,美丽而火热,所以通常被用来比喻漂亮的女性。《红莓花儿开》出自影片《幸福生活》,讲述集体农庄里青年人的生活。
《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
俄罗斯人民对《喀秋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这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而是有独特由来的歌,在卫国战争期间成为苏联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象征。
《喀秋莎》这首歌,描绘的是前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这首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因而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欢迎。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这首歌对于那场战争,曾起到过非同寻常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喀秋莎》传入我国,深受中国民众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
《伏尔加船夫曲》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踏着世界的不平路!我们沿着伏尔加河,对着太阳唱起歌。
——《伏尔加船夫曲》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伏尔加河流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共青团之歌》
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我们。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共青团之歌》
由加里齐·索洛维约夫作词谢多夫作曲的苏联歌曲《共青团员》创作于二战后1947年,通过歌曲中英勇的苏联共青团员临上战场前的内心独白,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的青年的积极抗敌的意愿和敢于战斗和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了深受各国人民的一致喜爱的经典名曲。《共青团员之歌》把人们带入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道出了苏联青年憎恨侵略战争、绝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声。
《三套车》
看三套车飞奔向前方,在寒冬伏尔加河岸上。赶车人低垂着他的头,忧愁地轻声歌唱。
——《三套车》
1901年左右,一首民歌《三套车》流传开来,歌曲表现了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当时,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也格外漂泊。在歌曲《三套车》中,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出了忧伤,苍凉的旋律。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qingnian)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