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李喆:首席的使命感

王纪宴
2018年03月13日15:45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李喆:首席的使命感

正如交响乐团的指挥经常被一些非专业人士质疑到底起什么作用一样,乐团首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被很多人认知。表面看来,首席不过是乐团——或者准确地说,是小提琴声部的一位成员而已。但首席是承担着一种特殊使命的,这可以从其享有的特殊礼遇略见一斑:不仅在音乐会前,首席在乐团其他成员就座之后最后出场,接受听众的掌声,并带领全体团员根据双簧管吹出的标准音对音,而且在音乐会结尾,当指挥数次返回舞台谢幕或指挥加演曲目后,由首席做出音乐会最终结束的决定。当然,首席的重要作用不止于此。

国家大剧院于2月初上演的法国作曲家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让人眼界大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让很多听众进一步认识到乐团首席不可替代的作用。像其他著名歌剧一样,作为由当代知名度最高的歌唱家之一普拉西多·多明戈主演的首次在国内上演的歌剧,舞台上的人物、歌唱、景观与情节始终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但在这部歌剧中,乐团首席的艺术地位和他演奏艺术的表现力,与台上的歌唱家和乐池里的指挥相互辉映,共展异彩。如剧中第二幕的第一场和第二场之间那首脍炙人口的《沉思曲》,是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李喆担任独奏。李喆以高度精湛的技巧、甜美圆润的音色、近乎完美的控制和真挚自然的歌唱性,赋予《沉思曲》以感人至深的表现力,每一个乐句、每一个音都处理得充分而得体,同时与整个乐队有着水乳交融的结合。李喆演奏的《沉思曲》以及《沉思曲》主题此后的反复再现,成为《泰伊思》最打动听众内心的“固定乐思”或“主导动机”,成为最令人难忘的动情时刻。借用歌唱家金曼的话说,《沉思曲》表现的是“对人性的沉思”,而这首对于戏剧内涵的呈现有着非凡意义的间奏曲,独奏者的演绎至关重要,演奏中出现任何瑕疵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听众的专注度,而李喆4场演奏均精彩无比,赢得的掌声与喝彩不亚于饰演主角的歌唱家。

需要乐团首席“临时”成为独奏家的作品不限于包括《泰伊思》在内的歌剧和芭蕾舞剧,还有交响音乐作品,如俄罗斯作曲家、著名的“强力集团”五成员之一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也译为《天方夜谭》)。在这部作品中,乐团首席需要具备的完全是独奏家的技巧、乐感、音色和控制力,这些素质是很多在乐坛拥有很高知名度的乐团首席都难以兼而有之的。李喆在这一特种形式的音乐会上的表现证明,他是具备这种特殊而杰出的才能的。在笔者聆听《舍赫拉查德》的经历中,不止一次出现因乐团首席的独奏不理想而影响全曲演出效果的情况。而在2017年7月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两场《2017漫步经典: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夏夜传说”》音乐会上,作为乐团首席的李喆在贯穿全曲四个乐章的大量独奏段落中,充分显示出一位优秀小提琴家的卓越技巧和优美音色,特别是在令人生畏的高音区保持着完美音准,第三乐章《王子与公主》中的连跳弓更是演奏得均匀、纯净、灵动。而与技巧相得益彰的,是李喆的独奏与音乐内涵即女主人公舍赫拉查德的讲述十分契合的从容感和优美的音乐形象,不仅让《舍赫拉查德》的小提琴独奏部分曲尽其妙,而且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笔下波澜壮阔的浩瀚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宏伟叙事大大增色,让吕嘉指挥下的这一名曲成为卓尔不凡的精彩演绎,在笔者看来,足以代表中国乐团在这部作品的演奏上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证明了李喆作为杰出的乐团首席所具有的雄厚实力。

在歌剧《泰伊思》的《沉思曲》和《舍赫拉查德》中,乐团首席对整体演奏水准的决定意义显而易见,而事实上,在大量不需要乐团首席担任独奏的歌剧和管弦乐作品中,乐团首席所起的作用同样十分关键。《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的“concertmaster”即“乐团首席”词条特别强调:“此系美国用语……英语则称作leader”,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直译为汉语,乐团首席是一位领导者。指挥家和钢琴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在他的自传《生活在音乐中》一书里谈到室内乐团时,指出了英国这一约定俗成的表述的历史渊源:“指挥的角色是从18世纪时接近今日室内乐团规模的演奏团体中演变而来的,那时通常由小提琴首席领导演出,因此在英国,人们仍称小提琴首席为‘乐团领导’,而不是‘音乐会首席’。”尽管在今日的管弦乐演奏实践中,即使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那个双簧管的独奏乐句,也都是在指挥家的“领导”下演奏的,但乐团首席在整个演奏中始终履行着不可或缺的领导作用,不仅以他的演奏引领他的声部和其他各声部,而且在排练准备阶段就弦乐的弓法、乐团各声部水准和音色融合等方面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就这一意义而言,乐团首席的贡献远远超出仅仅作为一位小提琴家的角色。

任何一个优秀的乐团都离不开优秀的乐团首席,而优秀的乐团首席除了精湛的琴艺之外,还需要领导能力和基于牺牲精神的使命感。当小提琴家们发展自己的独奏事业时,乐团首席则需要将主要精力花在乐团演奏的训练和呈现中,而管弦乐团的日常生活,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轻松和充满诗意。曾担任伦敦交响乐团总经理的克莱弗·吉林森在与乔纳森·沃恩合作的《乐团音乐家的生活》一文中写道:“一位乐团音乐家的生活可以是非常有意义、富有挑战性和令人激动的,但也同样有可能让人沮丧、疲惫和缺乏成就感。”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会与歌剧“两栖”乐团,排练和演出的工作量空前繁重,更需要超乎寻常的顽强精神,对于乐团首席更是如此。在接受采访时,李喆坦言,虽然已经积累多年的舞台经验,但在每场音乐会上他仍然会有“如履薄冰”之感,这种感觉来自他对演出达到指挥要求以及自己对预期水平的完美追求。作为乐团首席意味着比其他演奏员要作更多更大的投入,包括协助指挥的工作,在排练和演出时准确领会指挥的意图并传递给每一位演奏员,在排练结束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协调与安排。当然,还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练琴时间。作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在年复一年的排练和演出中,李喆为乐团的建设和艺术水准的提升所投入的巨大努力与高度热忱,赢得了乐团同事与国家大剧院领导的称道,也令与乐团合作的许多享誉乐坛的指挥家由衷赞叹。曾指挥国家大剧院版歌剧《茶花女》等一系列精湛演出的洛林·马泽尔认为李喆是“一位优秀的首席”;被中国音乐爱好者亲切地称为“姐夫”的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过由李喆担任首席的多场音乐会和歌剧演出,他将李喆归于最满意的“杰出首席”行列;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成立一年后即以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开始了与乐团的一系列合作的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称李喆是“一位如此出众的首席”;我国指挥家张弦则掩饰不住惊喜地对乐团和国家大剧院领导慨叹:“你们从哪里找到了这样一位好首席?”

一般而言,为数众多的小提琴学习者和演奏者往往把成为小提琴独奏家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李喆尽管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提琴独奏家,但他自己选择和享受的是作为乐团首席。他曾说:“我一个人在台上演奏的时候,会有一种孤独感,我更喜欢和大家一起拉琴,通过共同的努力发出震撼人心的交响之声。我希望自己做群体中的那个带领者,带领大家完成演奏,共同探索音乐之美,享受团队合作带给我们的荣耀与欢乐,并将这份感受传递给倾听我们演奏的观众。这也是我喜欢并享受首席这个位置的原因。”怀揣着这份情怀,他自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开始,便与乐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李喆求学的每一个学校的乐团,他都在首席的位置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李喆自幼受父亲——著名二胡、高胡演奏家李祥章的熏陶和教育,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来跟随小提琴泰斗教育家林耀基教授学习,尔后又师从于享有世界盛名的英国教授伊夫拉·尼曼和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小提琴教育家图罗斯基夫人。李喆在英国伦敦吉尔德霍尔音乐与戏剧学院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深造,取得乐队演奏学以及小提琴独奏双硕士学位。在伦敦期间,考取了伦敦交响乐团精英人才计划,该乐团高超的艺术水准,为李喆树立了更高的乐团演奏理念。几年后,在几十位演奏家的激烈角逐中,李喆考入世界著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音乐家室内乐团,成为该乐团史上唯一的华裔演奏家,之后又成为副首席。这位原本可以在加拿大继续自己的音乐事业的小提琴家选择了回到自己的祖国。他说,愿为祖国的交响乐事业发展奉献出在国外所学的一切。归国后的李喆担任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后加入年轻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担任首席。作为乐团首席,李喆在每一次排练、每一场交响乐和歌剧演出中见证着乐团不断走向成熟,成为国家一流水准的乐团。对于他而言,“所有的付出,都体现在每一场成功的音乐会中的每一个音符里”——这就是李喆作为乐团首席的使命感,这也正是一位艺术家的自豪与骄傲、光荣与梦想。(王纪宴)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