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5年投入4000余万元,建立原真性保护体系

古城文化味 越来越浓了

本报记者  徐元锋

2018年07月19日05: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暑假来丽江的游客们会发现,古城的文化味浓了,公益文化项目好戏连台:免费开放的16个文化院落,足够逛上一天;东巴纸坊、东巴绘画、纳西木雕、本地民族服饰等目不暇接;文化创意体验店多了,卖鲜花饼的少了……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和堂说:“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城逐步建立起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保护体系。”

  “商业味浓,文化味淡”的争议一直与丽江如影随形。为了让古城的文化桂冠更加名副其实,丽江把保护、挖掘、弘扬、创新、发展民族文化作为遗产保护管理的重头戏,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元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基金。近5年来,累计投入民族文化保护发展资金4216万元。

  6月19日,北京十月文学院全球第八个“作家居住地”在古城“恒裕公”挂牌,给这栋建于1875年的老建筑注入新的生机。这座私人博物馆的管理者李金兴介绍,“恒裕公”的运营一度难以为继,政府的文化扶持资金解了燃眉之急。和堂说,近年来古城实施了名人故居遗迹修复、人文景观建设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先后打造了以方国瑜故居、雪山书院、纳西人家、恒裕公、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顾彼得故居等16座“文化院落”。

  为从根上改变古城商业和文化的业态分布,古城保护管理局采取了两条硬措施。一是确立丽江古城商业业态配比:酒吧、餐饮占10%,旅游商品经营、食品、工艺品等占40%,民族文化产品占20%,客栈、散客接待服务及其他类占30%,目前正在推进落实;二是逐步收回古城内政府直管公房铺面,转而对经营文化产品及被授牌为保护门店的直管公房承租人实行租金优惠,至今已优惠提供公房铺面20户共796平方米。

  同时,丽江市还推动出版“古城文库”,开展“和美大研系列文化活动”,并不断导入各种文化业态,用传统和民族文化项目稀释同质化商业分布。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9日 15 版)
(责编:冯人綦、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