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
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纵穿齐鲁大地全境时,还是左顾右盼、一路舒缓。冲出微山湖后,方显恣肆之意。快到徐州北关的秦梁洪时,就有些任性了,硬生生拐出一个近乎九十度的大弯。
这一拐,拐出了一个离回龙窝最近的大运河码头。
回龙窝,位于徐州老城的中心,代代热闹、辈辈喧嚣,是各行各业手艺人的扎堆地。有点像北京的大栅栏,是窥探市井的窗口,是逛街淘宝的乐土。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差不多每次都会在此地逗留数日。直到今天,与回龙窝咫尺之遥的乾隆行宫旧址还完好如初。
大运河,令徐州这座古城商贾云集,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民间宝贝随主人颠沛,来这里易主。多种多样的手艺人来这里亮绝活、谋生路。老徐州人夸人,不说厉害不说真棒,喜欢称“神”。夸手艺不得了的人,便说他是“手艺神”。回龙窝便是各路“手艺神”的江湖和道场,这里的“手艺人大集”在整个中原都闻名遐迩。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回龙窝寂寥了,手艺人的日子也寂寥了许久。又是突然间,传统文化热重回社会,振兴传统手工艺重回议程。但是,喝彩的人不少,买单的人却寥若晨星。不少手艺人的日子还显拮据。有些非遗项目,子孙后代都不愿接续传承了。
这时候,回龙窝的“手艺神”擂台上,站出来一位年轻人。他叫张立新,本是电子商务方面的内行,小生意做得好端端,缘何要来手艺人江湖插上一杠子?
张立新是个新派的电商人,本身也是个老派的手艺人,从小就对那些精美绝伦的手工爱不释手,对那些心灵手巧的手艺人崇拜有加。他自己做的香包、竹编、木器也别具一格,颇受网友喜爱。
他眼看着回龙窝老城又找回了昔日的繁华和喧闹,店肆林立,游人如织。然而云集而至的手艺人,却很难有个落脚的地方。
“为什么不能为手艺人做个生意平台呢?让他们生活有尊严、销售有渠道、生产有条件、创作有灵感,多好!”
说干就干。在街区的支持下,他租下了回龙窝核心区的一个院落,建成一个有模有样的手工工场,取名“手创者”。“敬畏非遗、敬重手工、敬礼工匠”是他给“手创者”的精神定位,大门口高悬的匾额上写的也是他的心里话“向手艺人致敬”。
“免租金、免水电费、免营业员”“送场地、送展位、送电商服务”,这“三免三送”赢得了人心。手艺人纷至沓来,“手艺神”也如约而至。铁壶、泥塑、砖砚、剪纸、陶艺……一个比一个火。还有南通的蓝印花布、陕西的马勺、黑龙江的鱼皮画、贵州的蜡染……五湖四海的手艺人在回龙窝八仙过海、各展绝技,引来海内外游客惊羡的目光,也引来无数的点赞。
张立新想起小时候,别的同伴都在玩游戏、看电视,而自己常常捧着一本厚厚的《天工开物》入神。那真是一本中国古代的工艺百科全书,尤其是手工业部分的介绍,让他叹为观止,不由自主地着迷。老祖先中的手艺人真是太“神”了!今天,应该如何发现和锻造新时代的手艺人、“手艺神呢”?“手创者”的初步试验无疑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后续的路,又该怎么走呢?对,要让手艺走进百姓、让手艺走进日常。
春节前,张立新又动起了心思:要通过手艺人的劳动,让更多人的年过得更有年味!
他请来山东潍坊的木板年画传承人,现场教游客制作年画,让年画重回春节,让城市充满年味。起稿、刻版、配色、调墨、套印、开脸……结伴而来的市民和游客自己动手,做了一张又一张,劳作累在手上,开心写在脸上。一直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回龙窝的商家大都打烊忙年了,“手创者”小院的灯光仍亮着、做年画的人们仍忙着。那一刻,张立新觉得很舒畅、很舒心、很舒展,手艺人原来可以这样重回民间,“手艺神”原来可以这样再登“艺坛”。“手作公园”的体验活动不光有老手艺,编织、刺绣、团扇画,还有年轻人喜欢的新时尚,石头画、香包、陶艺、创意DIY……
浙江民间手工艺研究专家徐华铛老人,来徐州女儿家过年,听说徐州闹市中开了个手工工场,致力于非遗和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很受手艺人和年轻人的欢迎,生意火爆得很,兴奋不已。大年初七,他辗转前来参观。徐老先生今年八十多岁了,一生执著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他说,随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许多“濒危”的传统手工艺焕发了生机,传统手艺人也重拾尊严和自信。他欣慰地鼓励张立新:“手创者”这样的空间和载体劳苦功高。
那一瞬间,张立新的泪唰地下来了。老先生的一席话,让他感觉到一种铭心刻骨的感动。原来,社会这么离不开手艺人,时代这么离不开“手艺神”。工匠精神的回归,触动的是无数人内心的柔软和自豪。
大年初七,回龙窝的街头滴水成冰。送走了徐华铛老人,张立新又要去接光荣巷小学来体验泥塑制作的孩子们。一个年就这样在手工工场陪着手艺人度过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没照顾好。他的内心泛起些许遗憾和不安,但更加充盈升腾的,还是一阵阵温暖。
回龙窝的天空,在他眼前渐渐清朗、明丽起来,他的下一个梦想已经启程,那就是把自己的电商特长全部施展出来,为手艺人当好“手艺人”、为“手艺神”插上互联网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