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化剑为笔写书香(一城一品)

本报记者  张稚丹文/图

2019年05月03日05: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远望环翠楼

  威海市图书馆

  晶莹剔透的环翠楼分馆

  竹岛分馆的孩子们

  “好书之夜”上,陈玉生(左)朗诵《春江花月夜》

  遥望297个台阶之上那赭红色古朴端庄的环翠楼,对这个城市顿生敬意。

  它原是城墙上一个塔楼。1398年,明设威海卫,与天津卫、镇海卫、金山卫共同抵御倭寇。1403年威海卫修建卫所,不大,南北长870米,东西长632米,面积0.55平方公里,“一家做鱼半城腥”,有4个村庄,5000多人生活在城墙里。

  80多年后,城墙垮塌。巡查海道副使赵鹤龄上疏请求动用泰山香钱数百金修复城墙,整顿军政。威海卫佥事王恺感念至极,捐出俸禄在城墙最高处修建两层小塔楼。因其西负苍山,东眺碧海,名“环翠”。

  之后几废几建。2009年重建,将主体楼高提高到57.7米。

  从一块渔耕地,到一座海防城,再到今天的洁净美丽、经济充满活力,环翠楼正是威海历史的缩影。

  在环翠楼脚下的游客服务中心,我看到一座玲珑剔透的小巧城市书房——环翠楼分馆。刷身份证步入,左手是自助办图书证的智能机,右边是书架和柔软座椅。左边高几级的平台上,书架间有3张干净的桌子、一排靠椅。每逢周末,这里总是坐得满满的,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唱歌跳舞锻炼完的老人,坐下喝杯水,取一本书,歇歇腿脚。看累了,抬头就能看到玻璃墙外怡人的景色,别提多惬意了。

  书房是各单位合作的产物——房屋设施由园林局提供,作为市图书馆分馆,图书通还通借,195平方米中藏书1.1万册,服务外聘。第一年财政拨款50万元装修,之后每年维护运营费10万到15万元。

  整个威海,已建成城市书房27家,另有6家在建设中。

  竹岛分馆的面积要大得多,445平方米,楼上楼下两层,馆藏图书1.7万册。威海市图书馆副馆长逯淑华介绍说,这是威海第一家城市书房,选址时考虑到邻近交通主干道青岛路,附近有商场、医院、银行、社区,属人员密集区。除了成年人,还能看到不少学生在这里读书做作业。一位上高三的姑娘告诉我:“要高考了,一个月只能来一次。不像初中的,每周都可以来。这里有种不一样的气氛。”或迟或早,他们会拿起书架上的书,开始自己的阅读生涯。

  “那么,城市书房是威海开展全民阅读的支点了?”

  “不。除公共图书馆及城市书房、共享书柜和流动图书车构成的网络之外,我们还建起了一支400人的阅读推广人队伍,”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美丽纠正我的说法,“经专家培训之后,他们下基层、进农村、到偏远地区,每年开办很多场活动,引领阅读风尚。

  张美丽介绍,这个2017-2019年的3年工作计划今年会基本完成,然后进入完善阶段,比如城市书房的标准化、服务规范等等。我们还准备建设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云平台,将把读者需要的书免费送到离他最近的共享书柜。

  4月20日的“书香威海·好书之夜”活动中,我们认识了那些阅读推广人。威海市委党校的王肖杰是“相约星期三读书沙龙”的创办人,12年来,沙龙举办了450期活动,参加者逾万人。当被主持人问到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笑着说:“谈不上坚持。办完一次,大家说,还不错,再来一次,再来一次,不知不觉就做了这么多期。读书可以提升认知,和谐人际关系,应该是和吃饭、呼吸一样自然的行为。”

  《世界历史六千年》被评为2018年5月十大“中国好书”,作者是威海农业农村局的张禹。“我最初写这本书开始是由于困惑,后来是因为使命。我发现大部分全球史都是外国人写作的,他们以西方为中心,所以我决心写一本能体现中国史观的全球史。”

  夺得第五季“中华好诗词”冠军,神采飞扬地参加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的毕凯,是来自威海供电公司的普通员工,抄写、背诵诗词渗透在他每一天的生活里。在“好书之夜”,他和3名中学生即兴表演飞花令,还推荐了袁行霈的《好诗不厌百回读》,认为该书语言亲切,旨趣高雅。

  难以想象,这台动人的节目竟是威海首次以舞台化演绎的方式诠释和推介好书。“好书之夜”扣住海洋、历史、读书几个关键点,既推出威海这些“最美读书人”,又请他们和嘉宾一起荐书,如顶针一样环环相扣。朗读部分,如《威海,守卫中国最古老的海》中的海草房部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春江花月夜》等分别配以海草房、海浪、水墨画的动感背景,所有情境、声音都让人去体味字句后面的精神,极尽深挚之美。虹云朗诵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恣意自由,迸发出青春少女的惊奇、新鲜与浪漫,轻盈的舞步与满头白发形成强烈反差。

  第二天,我们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刘公岛景区、北京大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龙旗飘扬的舰队——寻找北洋水师的遗迹”威海行走,踏上隔海相望的刘公岛。

  一座刘公岛,几乎就是半部海军史。

  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丁汝昌寓所、铁码头、东泓炮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首任馆长戚俊杰一路指点着这些遗迹,让人仿佛进入了近代史的“历史现场”。

  丁汝昌内乱外围、服毒自尽;林泰曾因定远舰不慎触礁受损,自责自杀;“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率致远舰撞向敌舰,中途被鱼雷击中;固守威海湾南口中心日岛炮台,六次击退敌人进攻的萨镇冰……那些憋屈、那些刚烈、那些牺牲,在宁静的春日里尤为惊心。

  军事史专家徐焰在回溯那段历史时总结,对比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甲午海战是装备最接近的一次,也是失败最惨重的一次。思想观念现代化比装备现代化更为重要。甲午战争败于日本,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唤醒。

  威海有个现代化的市图书馆。去年12月建成,面积为4.2万平方米,可藏书200万册。馆内配备了扫描自动借还书的机器和智能查书寻书的电子书柜,少儿馆按年龄分区。馆中的尼山书院不仅办讲座、经典诵读,还免费传授茶艺和古琴。

  张美丽曾经给我们讲过两个故事。有次打车,出租司机听说她去图书馆,笑着说自己每周日都会带着全家去图书馆。许多乡镇的人也来到新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她还给我看了一个抖音视频:一位92岁的老人,每周坐公交到书店看书,他高兴地说:“公交不要钱,看书不要钱,这生活多好!”

  铸铁为犁、化剑为笔,威海的今昔让人感慨。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