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建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采访笔记)

2019年07月29日04: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历史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它们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本、风貌之基,承载历史,不可再生。

  所有见证过历史的建筑,都带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北京,不仅朱墙金瓦的故宫在讲述着城市兴衰,那胡同深处的四合院,也交织着一代又一代平民百姓的生活气息。同样,在水乡乌镇,那黛瓦白墙的幽深小院承载着江南的历史变迁;顺德古城里的宗祠,也在细腻传递着岭南地域文化的灵性……假如这些历史建筑荡然无存,我们去哪里寻找这样的感觉?又如何将这种感受,真实地传递给我们的后代?

  但是,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的理解也是不断转化的。建筑工艺也一定会迭代演变。新工匠如何真实保持老工艺?此时,通过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研究提出破解当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问题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就是事关各地、全局的课题。不仅如此,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而言,我们可以自豪地看到:历史建筑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功能,令城市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郭慧岚)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3.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缅怀先烈 习近平这些话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