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司王故都“老司城”沖擊“世遺”--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中國土司王故都“老司城”沖擊“世遺”

2012年11月28日11:10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11月18日,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進入國家文物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如申報進展順利,湖南省有望在近幾年內實現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國家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以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等科研機構派出專家實施老司城遺址考古清理、規劃編制等工作。

  11月18日,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進入國家文物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如申報進展順利,湖南省有望在近幾年內實現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位於永順縣城東約19.5公裡的靈溪河畔,是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土司司治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該遺址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老司城遺址在文化遺產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填補了土司考古學多項空白。2011年6月,老司城遺址的第四次考古發掘被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遺址考古有哪些新發現?

  6月9日,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主辦的“2012中國文化遺產日·相約老司城”系列活動在湖南永順縣舉行。老司城遺址考古隊隊長柴煥波公布了永順老司城的最新發掘成果。

  經過勘探和局部發掘,基本確定了宮殿區主體建筑和主干道的大體位置和輪廓﹔

  通過宮殿區西城門的發掘,不僅確定西門道下與右街的卵石街道相接,上與宮殿區的主干道相連,是宮殿區遺址的中樞,還發現了用卵石砌成的西門過道平台、紅砂岩石條砌成的台階與城門樓建筑等豐富的遺跡﹔

  通過清理南城牆區域,發現城牆、卵石環城道路、環城牆內側排水系統、水溝上的石橋、城內建筑護坡等豐富的遺跡﹔

  通過對宮殿區東南部遺址區的進一步發掘,發現建筑牆體、道路、水溝互相疊壓,再現了不同時期的多次建筑過程﹔

  對南城牆的解剖獲得了城址建筑年代的重要証據﹔

  紫金山墓地進一步的發掘與清理結果顯示,整個陵園的地表由墓葬封土、拜台、“八字”山牆、花帶纏腰過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遺跡組成,這一發現對於復原明代土司王室陵園整體面貌具有重要價值﹔

  再次專題調查發現土司時期的各類遺址已達60多處,包括烽火台、軍事關卡、土司庄園、古墓群、石刻題銘等等,對老司城相關遺址的內涵和空間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責任編輯:溫璐、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