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閣修成梅派男旦頭牌 通過梅葆玖三重拷問--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胡文閣修成梅派男旦頭牌 通過梅葆玖三重拷問

2013年01月17日16:09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胡文閣現場演繹梅派唱腔

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杰(中)在儀式上致辭

梅葆玖傳給徒弟象征梅派男旦傳承的“貴妃醉酒”扇

  1月10日,北京京劇院聯袂北京衛視知名文化欄目《全景對話》共同打造“文華積韻·閣溢梅香”——北京京劇院“男旦頭牌”、著名京劇梅派青衣胡文閣“梅派男旦傳人傳承儀式”暨專場展演啟動活動。

  此次文化傳承活動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可謂是京劇界、梨園行的一大盛事。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杰、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葉少蘭及著名影星盧燕等均現身助陣,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也發來賀信表達祝願。活動中,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第三代傳人胡文閣通過師父梅葆玖的三重考問,如願成為當今梅派男旦的領軍人物,同時也當選了北京京劇院繼“九大頭牌”后的“男旦頭牌”。此外,北京京劇院還宣布,胡文閣將於今年5月起擔綱主演4場梅派經典演出,以饗觀眾、以報師恩。

  呼喚關注男旦藝術傳承

  當天,在北京衛視《全景對話》節目中,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杰向觀眾講述了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面向全國乃至世界呼吁關注京劇傳統男旦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曾幾何時,男旦藝術風光無限,但現在由於種種原因,這一藝術奇葩正在逐漸衰落。目前,全國范圍內能登台演出的優秀青年男旦演員寥寥無幾。而此次遴選胡文閣作為北京京劇院“男旦頭牌”、舉辦梅派男旦專場展演正是立足於此:一方面是肯定胡文閣對京劇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卓越貢獻,另一方面期望能更好展現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京劇男旦藝術,積極推出優秀京劇男旦演員,並以此為契機,喚起社會公眾對男旦藝術傳承的關注。此外,李恩杰還透露,由胡文閣擔綱的梅派男旦專場展演活動,作為北京京劇院“傳承之旅”全球大型巡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北京京劇院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

  此次,《全景對話》也與北京京劇院深度合作,全程參與設計“梅派男旦傳承”活動,並獨家記錄這一梨園盛事。《全景對話》作為北京衛視知名的文化高端訪談陣地,自今年改版擴充以來,以高度人文關懷、廣闊文化視野為視角,以深入對話高端、權威、焦點人物為起點,以打造決策者、評論人、觀察員、觀眾等多元聲音聚焦為平台,以直擊社會熱點、關注文化事件、體察民情動態為訴求,精心打造每期節目。在此次節目中,《全景對話》還首次“談”出了一則“梅派秘辛”。現場,梅葆玖向觀眾講述了父親梅蘭芳追求完美男旦表演藝術的軼事:起初,梅蘭芳對自己表演女性“吃驚”的神態不夠滿意,他看見妻子在整理衣物,忽然靈機一動,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假裝不小心摔碎一個碗碟,從而准確地把握住了女性的這一神態和反應。

  十年心血終獲認可

  節目中,“梅派男旦傳承”成為繼胡文閣當選北京京劇院“男旦頭牌”之后的又一高潮。作為京劇大家梅蘭芳的第三代男旦傳人,胡文閣學得一身梅派表演藝術精華,他最大的願望是能夠被師父梅葆玖認可成為新一代梅派男旦領軍人物。

  此次,北京京劇院聯合《全景對話》精心打造的梅派男旦傳承儀式,需要胡文閣面臨師父的三重考問:“功夫”“蛻變”“人品”。第一重考問中,梅葆玖要求徒弟在觀眾面前展示梅派的基本功:京白、韻白等道白腔韻以及手、眼、身、法、步等獨特身段。胡文閣說,自己牢記師父的教誨“梅派唱的是人物,不是賣嗓子”,平時開車都在聽梅派的錄音,琢磨唱腔。他也坦承“念白是我的軟肋”,表示將繼續努力。第二重考問中,胡文閣向大家講述了自己由紅遍大江南北的反串歌手,到被京劇藝術深深吸引、自學不輟,幾次尋求拜師,終於打動梅葆玖,得以在30歲那年拜入梅派學藝的崎嶇心路。第三重考問中,胡文閣則首次披露自己拜入師門的10年中,在師父的嚴格要求下,寒暑不避、刻苦練功的點點滴滴,並表示要將梅蘭芳大師、梅葆玖先生的藝德傳承下去。三重考問,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梅派京劇傳承的嚴謹,也衡量出梅派藝術百年長存的底蘊﹔10年心血,胡文閣終獲師門公開認可,迎來“梅派男旦”的正統傳承。現場,梅葆玖面帶微笑,將自己隨身多年、出演著名劇目《貴妃醉酒》中的折扇作為象征傳承給弟子。折扇雖輕,卻重似千斤,胡文閣不禁熱淚盈眶,也讓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再現梅派經典劇目

  節目中,除了梅葆玖贊許之外,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梅蘭芳義女、著名影視明星盧燕等前輩也對胡文閣的藝術水平及卓越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在梅葆玖的眾多弟子中,胡文閣一直恪守梅派的藝術修養和訓誡,良好地繼承了梅蘭芳、梅葆玖衣缽,原汁原味地展現出標准的傳統梅派藝術,的確可當得 “梅派男旦”的唯一繼承者。此外,胡文閣還延續了師門“繼往開來”的優良作風,在國內追求藝術更高成就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為中國京劇藝術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發展進行著大膽的探索和創新。

  此次,“文華積韻·閣溢梅香”——北京京劇院“男旦頭牌”、著名梅派青衣胡文閣專場展演活動將於5月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盛大開啟。北京京劇院與胡文閣還向廣大戲迷、票友公布了具體演出安排:5月17日演出《穆桂英挂帥》,5月18日演出《梅華香韻》,5月24日演出《鳳還巢》,5月25日演出交響京劇《太真外傳》。

  相關鏈接

  梅派男旦 薪火相傳五代人

  男旦,又稱乾旦,是指戲曲裡那些男扮女裝、男唱女腔的人物角色。在京劇形成的那個封建時代,女子被嚴禁登台演出,舞台上的女性角色不得不由男性演員來扮演,而這也成為了京劇男旦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后的京劇藝術幾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男旦演員和男旦藝術為推動中國戲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使京劇表演藝術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提升。

  京劇形成初期,以梅巧玲為代表的一代老前輩藝術家開啟了京劇男旦藝術的篇章。梅巧玲開創的梅派藝術,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也成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

  梅竹芬,梅巧玲之子。他承父衣缽,成為了第二代梅派男旦演員,並良好地繼承了梅巧玲的唱法,加上長相也酷似梅巧玲,時有“梅肖芬”之稱。他對梅派藝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男旦藝術在京劇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他們的出現讓整個京劇發展步入了巔峰時期,這是京劇走向興盛的重要標志。由梅巧玲之孫梅蘭芳繼承和發展的梅派藝術,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乃至世界的觀眾朋友。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大師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誨和指導,是當代梅派藝術的領軍人物。作為一名京劇界舉足輕重的男旦演員,他在致力於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為之積極努力。

  胡文閣,是當代中青年京劇男旦演員中的佼佼者,梅派藝術的優秀傳人。他師承梅葆玖、姜鳳山、虞化龍、王志怡、李玉芙等名家,200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為師。在跟隨梅葆玖學習的過程中,他良好地繼承了梅派藝術,展現了男旦藝術的魅力,為當代梅派藝術、男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記者 羅雲川

(來源:中國文化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