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女郎不給力,邦德玩基情
007史上第三位黑人邦女郎娜奧米·哈裡斯。
邦女郎貝納尼絲·瑪爾洛。
今年是《007》系列電影誕辰50周年。在過去的50年內,我們這位衣冠楚楚、舉止優雅、身手敏捷、高科技武裝到牙齒、泡妞無數殺敵無上限的英倫頭號特工,已經先后22次在大銀幕上拯救世界於水深火熱之中。經過短暫延期后,第23部邦德電影《007:大破天幕殺機》將於21日在內地上映,這也是繼《007:皇家賭場》、《007:余溫之戀》之后,邦德先生第三次亮相內地大銀幕。
昨日影片提前在漢舉行院線經理及媒體看片,第六任007丹尼爾·克雷格依舊扮演邦德,導演則從前一部的文藝片大師馬克·福斯特,換成了另一位文藝片大腕薩姆·門德斯。而看到電影后,邦德迷們也許會驚詫地發現:系列電影中最提神的美女配香車沒了,各種高科技武器也消失殆盡,受其影響片中的A級動作戲隻減少到影片開頭的一場——取而代之的則是,我們無所不能的邦德先生,從一介斯文武夫,硬生生地變身文藝青年了,因為他開始懷舊了。
讓我們先談談妞
“謀女郎”“星女郎”……這些近年來頻頻用來稱贊國產片女主角的亮眼稱謂,追根溯源,其實都是《007》電影中的邦女郎“中華田原”版變體。
在過去50年的22部邦德電影中,邦德先生一共推倒了53個女人,其中37次在床上,8次在船上,3次火車上,3次地板,2次車震……“邦女郎”作為《007》系列電影的標志性元素,在銀幕上與邦德奉上香艷雲雨場面的同時,也成為銀幕下無數觀眾的夢中情人。
新邦女郎由黑人女星娜奧米·哈裡斯和貝納尼絲·瑪爾洛擔綱,恐怕會令粉絲失望。在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觀中,兩人的外形美感已經降低到了近20年邦女郎最低谷:貝納尼絲·瑪爾洛簡直就是一個“粗獷俗氣版的伊娃·格林”﹔而作為史上第3位黑人邦女郎,娜奧米·哈裡斯顯然沒有哈利·貝瑞那麼驚艷。而片中的激情戲也是點到為止,除了開場時一小段海邊小屋插曲外,邦德在片中與兩位女主角也就是幫忙刮胡子,一同沖澡這樣的場面。
倒是哈維爾·巴登扮演的大反派席爾瓦,首次與邦德見面便來了點“基情”戲:片中他不僅把邦德五花大綁在椅子上,順帶還玩點解襯衣扣子,撫摸脖子肌膚之親的小把戲,而最后雙手不斷撫摸邦德大腿的場面,則換來了當事人的一陣嬌羞:“你憑什麼認為這是我的第一次?”
邦女郎集體不給力,邦德基情賣腐賺眼球——真想替觀眾問一句:007,你的節操呢? Q科技貢獻力為零,
讓我們再談談高科技動作戲
A級動作戲缺少很寒心
比起邦女郎,《007:大破天幕殺機》中更讓人失望的是高科技部分。
系列影片配角人物中,地位僅次於M局長的軍需官Q,這次終於擺脫了老態龍鐘的姿態,換成了《香水殺手》中的男一號本·衛肖。雖然面孔換成了新人,但其帶來的表現卻讓人失望透頂。照理說,邦德與Q的首次會面應該是最嗨的地方,因為Q總會給邦德帶來一些新鮮的高科技:手機觸屏操作的寶馬車、抽到一半會放出子彈的香煙……整個一真人版的機器貓。但這次的Q,卻變成了一個技術宅男:與邦德首次碰面,他僅僅是帶了一把可以識別主人的PPK手槍,還有一個老掉牙的無線電裝置。而邦德接到這些后的反應則說出了影迷的心聲:“就這些?”不過Q的回答更讓人絕望:“炸彈鋼筆早就過時了。”
此外Q在片中簡直就是一個欠扁的角色:因為害怕坐飛機,他讓娜奧米·哈裡斯扮演的邦女郎到澳門去給邦德送東西﹔片中大反派席爾瓦被囚禁后脫獄成功,也是因為他一手造成的。更令人發指的是,Q的錯誤指揮,差點讓追捕反派的邦德沒趕上對方乘坐的地鐵——總之,神一般的光環已經從Q身上褪去。
受此影響,片中的動作場面水准也大幅下降,堪稱A級制作的場面戲,也隻有開場邦德開著挖土機挖列車,跳火車追捕的動作戲。而其余類似蜥蜴囚牢肉搏,片尾的老宅保衛戰,都顯得非常老套。
而更讓人傷心的是,以前邦德駕著各種名貴跑車飆車追匪的華彩戲,在這部中縮水為特工伯恩早就用爛了的摩托車房頂追逐。想看邦德香車泡妞御敵?這次你想都別想了。
讓我們回過頭來談談懷舊
憑借《美國美人》摘得奧斯卡的薩姆·門德斯,注定了文藝氣息要壓過武斗戲份。片中那場在上海摩天大樓的打斗戲,邦德與殺手在霓虹燈的映射下?打,被導演硬生生地拍出了中國皮影戲的效果——近期除了《一代宗師》外,記者就沒看過這麼美這麼文藝的打戲。
文戲方面,導演這次讓“懷舊”成為電影的主題:片尾邦德為了保護M而回到老宅,這一出在邏輯上都有問題的戲如此安排,並讓觀眾見到了邦德死去父母的墳墓,其寓意就是讓這位超級特工回到原點﹔先后扮演過七次M的朱迪·丹奇這次在片尾死去,讓拉爾夫·費因斯接棒出演M角色,則被看成是導演力求在新起點建立前,給邦德電影一個順理成章的傳承而已。
而娜奧米·哈裡斯扮演的邦女郎,最終身份透露為M秘書“錢班霓”,這個隱藏要素,也是為這位之前錯過數集007電影經典人物的復辟做准備。而這個片尾的點睛之筆,其意義如同片尾那輛老掉牙、坐著都不舒服的阿斯頓·馬丁跑車,以及邦德拿著父親的老煙槍抗敵一般,寓意明顯。
與此同時,導演這次更深入地挖掘了邦德人生背后的悲哀:片中邦德與席爾瓦兩位正反人物所代表的特工們,被導演喻為是M養的一群老鼠,最后是她讓老鼠自相殘殺,自生自滅。而這兩人,就是那剩下的最后兩隻老鼠,而他們的結局,也將是自相殘殺。這樣的探討,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正義與邪惡的對立,成為一場人性的杯具——之前外國媒體盛贊該片為“最好的邦德電影”,其根源便是來自於這次導演對007的深度解讀,仿佛將這個簡單粗暴的男人,賦予了哲人一般的思想。
此外,影片中還出現了大量的中國元素:邦德不僅來到了上海追查殺手,隨后更是在澳門賭場風光亮相了一把——如此眾多的中國元素,一定會讓內地觀眾在觀影時找到親切的感覺。 記者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