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底價拍賣風生水起 是撿漏時機還是陷阱(圖)--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無底價拍賣風生水起 是撿漏時機還是陷阱(圖)

2013年01月25日13: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保真”風潮之后,近期多個藝術品拍賣會又興起了無底價拍賣的熱潮。近日,在北京保利舉行的某場無底價拍賣會上,眾多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十分實惠,諸多作品在1000元至5000元區間被買家競得,就連張曉剛、姜國芳等人的一些代表作品也都以較低價格成交。由此看來,無底價拍賣是個撿漏的大好時機。可有人說了,無底價拍賣早已有之,只是因為保利等“龍頭”的加入才引起重視,其實更多的是檔次不高,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拍品,那麼,無底價拍賣究竟是撿漏的好時機還是拍賣行隻為吸引買家的陷阱呢?

  無底價拍賣屢屢拍出白菜價

  在某拍賣公司近日的“小拍”上,無底價的拍品既有拍出500元“白菜價”的,也有拍出幾萬元的。如一組清琺華彩文房、一個民國礬紅開光八仙淨水器,都以500元成交。而一套19世紀仿綠鯊魚皮杯碟以2萬元成交,一個青花蓮塘紋將軍罐也拍出了1.8萬元。

  無底價拍賣是相對有底價拍賣而言的,一般拍賣會上的拍品都會有一個底價,它是由出賣人和拍賣行共同商定的最低出賣價格,通常情況下,底價是保密的。如果場上所出價格低於底價,拍品就宣布流拍。而無底價拍賣是無估價拍賣,拍賣公司對拍賣品並不提前設定底價,由競買人自己競相報價,最后由報價最高者購得。

  以某拍賣公司為例,競買者隻要交納5萬元的保証金就可以領到一個號牌。到無底價的拍品上拍時,拍賣師不會像往常一樣報出一個起拍價,而是由場下競買者自由報價,若無人競價,就以第一口價落槌。如果有人競價,則第一口價叫出來后,就按照往常的競價階梯加價,1萬元以內的,每次加價1000元﹔超過1萬元的,則第二口價1.5萬元、第三口價1.8萬元,以此類推。

  楊千的《水珠女人之四》曾在2008年春拍中拍得42.56萬元,而此次無底價拍賣僅拍得7萬元。

  北京保利推出的第19期精品拍賣會,有很多名家的代表作也加入了無底價拍賣的行列,讓買家興奮不已。其中張曉剛的早期作品《女人體》,曾於北京保利2008春季拍賣會現當代中國藝術日場中以16.8萬元的拍價成交,而此次無底價拍賣,以10萬元的落槌價易主。楊千的《水珠女人之四》也曾在中國嘉德2008春拍中拍得42.56萬元,而這次僅拍得7萬元,前后差價幾十萬元,讓界內人士驚呼“撿大漏”。此外,參與無底價拍賣的姜國芳、宋永平、陳文波、沈曉彤等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也均在低於市場價許多的情況下被買家競走,以至於北京保利的無底價現場被戲稱為“回饋新老客戶”。 【詳細】

  為什麼突然之間“無底價拍賣”就熱了起來呢?

  天問拍賣公司總經理季濤認為,國內的文物藝術品市場目前到了調整期,作為拍賣企業,在市場下滑、收藏者信心不足、人心猶豫不定時,重新聚攏人氣是十分重要的。幾家拍賣行不約而同加大了無底價拍賣品的數量,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努力。“國外拍賣行對於藝術品的定價水平比較高,判斷得比較准確。中國的拍賣行在這方面有欠缺。如果一不小心定了個超出市場承受力的高價,反而容易造成流拍。‘無底價拍賣’讓競拍者自己去定價,比較省事,而且成交率通常都是100%。然而,同樣是無底價,放在國外可能未必管用。西方的藝術品市場比較穩定,無底價反而讓他們覺得怪怪的。而且,無論你把底價定得多低,競買人通常該出多少錢就出多少錢,他們很相信自己的鑒別能力和對市場的判斷。但中國的藏家比較‘感性’,‘無底價拍賣’有神秘感,會激起很多‘撿漏者’的參與熱情。”

   無底價拍賣真是撿漏的好時機嗎?

  正方:確實有漏可撿 但可遇不可求

  北京博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運營總監巴振宇向記者証實了這種說法。從2008年起,北京博觀一共推出了六場“無底價”的中國玉雕大師作品拍賣會。“幾乎每一場都會有成交價低於市場價和委托人預期的情況出現。比如2009年,玉雕大師翁偉民的一件翡翠作品是8000元成交的,當時它的市場價格應該不低於3萬~5萬。”

  雖然很多競拍者抱著“撿漏”的心理,但總體而言,“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實上,同樣的藝術品,“無底價”反而更容易拍出高價。“無底價的場次,明顯比有底價的要熱鬧很多。更多的情況是,因為人來得多,價格在不知不覺中就被‘爭’高了。”季濤說。

  【詳細】

  反方:結果不可預測 投資更具風險

  “無底價拍賣”結果的不可預知性,使它具有更大的風險。很多人認為,一個顯而易見的推理是:既然敢於“無底價”,那麼拍品說不定是“有問題”的便宜貨或者偽劣品。巧合的是,去年在“無底價”拍場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陳鑒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圖》和倪瓚款《樂圃林居圖》,都有自己的克隆版本。前者的同名之作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而后者的同名之作在2007年北京保利曾經拍出過671萬元的高價。李逵和李鬼,分不清哪個是真跡,哪個是仿作。

  “拍賣公司既然讓拍品‘無底價’,就是因為它沒把握,也不敢保証品質。買家哪怕用1億元買了幅有問題的畫,拍賣公司也不會為此承擔任何責任。”北京隆榮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建業說。 【詳細】

  無底價拍賣是把“雙刃劍”

  對於無底價拍賣,業界目前仍有不小的爭議。巴振宇認為,“無底價”,對於拍賣公司來說就像一把雙刃劍,一面是吸引客戶的一種有效手段,一面則是拍品品質的把控難度。對買家來說,無底價拍賣是“淘寶”的好機會,但對於拍品品質也不免心存疑慮。要使買賣雙方和拍賣公司皆大歡喜,這就需要“專業”——即拍賣公司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操守。他表示:“就珠寶玉石拍賣領域來說,拍賣公司需要具備珠寶、玉石相關知識的專業水准,並且能夠在征集拍品時對其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在第一階段就杜絕假貨、次品,將有特色、小而精的玉雕作品作為無底價拍賣的主角。既能吸引藏家,又能提高成交量。然而有些人會質疑無底價拍賣的真實性——真的是‘無底價’起拍嗎?有沒有什麼貓膩?而這,就需要拍賣公司的職業操守了。” 【詳細】

  “無底價拍賣的所有拍品均不設定底價,由競買人自行報價,採取‘價高者得’的競價方式。至於拍品的成交價是否接近市場的價值,的確也有很大的風險。”實際上,有些收藏家認為無底價拍賣意味著撿漏、廉價等,還有人認為是惡意炒作。豈知無底價拍賣亦有潛在的風險。

  對於這個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新形勢,投資者該如何趨利避害呢?

  “買家要提高自身鑒賞力”

  無底價拍賣中,大多數的拍品都是中低端藝術品,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競拍人如果以“撿漏”的心態進入的話,就很容易因為貪圖一時的便宜,買到品質無法保障的拍品。因此買家在入手前應對拍品有所了解,同時自身也要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和分辨能力。 【詳細】

  當代作品通過藝術家本人鑒定才保險

  拍賣行“不保真,不保退”所帶來的一系列誠信問題是長期籠罩在拍場上的烏雲,而記者了解到在新公布的《拍賣監督管理辦法》中也沒有對這方面進行修訂。所以,即便“無底價拍賣”中以中低端拍品為主,依然不能使真偽問題得到解答。因此有專家建議,對於希望通過“無底價拍賣”入門拍場的新手來說,能夠通過藝術家本人鑒定的當代作品會是比較保險的選擇,當然好好磨練眼力依然是必備的功課。

  紙雜文獻方面目前肯定會有漏

  “趙涌在線”的董事長趙涌告訴本報記者,在無底價拍賣中,大家需要格外注意拍品描述。“如果競拍人夠多,那麼撿漏就不容易,目前郵票、錢幣做到了。紙雜文獻方面目前肯定會有漏。”

(來源:中國經濟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