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藝重排大戲《小井胡同》 濮存昕何冰孫茜接棒挑大梁

2013年09月29日17:37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文化頻道9月29日電  (記者黃維)經過兩個多月的排練,北京人藝重排大戲《小井胡同》9月28日登上首都劇場的舞台。這是首都劇場大規模修整之后迎來的第一部作品。1999年首都劇場進行大修后上演的第一部作品是《茶館》,而14年后,被譽為“解放后的《茶館》”的《小井胡同》作為修整后劇場的“開幕之作”,也足見這部作品的分量。

《小井胡同》出自已故作家李龍雲之手,在他去世一周年之際,北京人藝重排這部經典,用院長張和平的話說,既是對藝術的尊重也是對藝術家的尊重。1985年首演的《小井胡同》曾喚起了一代人的記憶,作者通過發生在“小井胡同”裡最普通的老百姓身上的故事,折射出解放后三十年社會的變遷。全劇三十多個角色,人物個性鮮明,語言淳朴風趣,展現了地道的老北京的民風民情。而這些老街坊們身上體現出的樂觀、豁達和困難歲月裡的堅韌也再現了北京人藝諸多藝術作品中一貫的人文關懷。

從建組到排練,這部雲集了北京人藝“中堅力量”的作品,可謂是功夫在戲外。楊立新首次擔當起導演的角色,笑言自己用的都是“笨辦法”。“從生活中來是人物生動的法寶,技術是解決不了的。”因此,由導演楊立新帶隊加上主演濮存昕、龔麗君、岳秀清、何冰等“大腕兒”級演員和80、90后的青年演員,都開始了“補課”的過程。尤其對於青年演員來說,沒經歷過劇中的年代,“可是劇中人經歷過,所以得把這些填上。”導演楊立新拿出自己珍藏的1949年北京地圖,一個一個地方的給演員們講解區域的劃分和這些地兒發生的故事。“10年一幕的跨度不是突然的,背后都有故事”,為了尋求這些故事,楊立新也帶領演員們遍走北京南城的胡同,從正陽門、大柵欄到鐵樹斜街、陶然亭,從這些有歷史的地方去為人物尋找生活依據。

1985年《小井胡同》首演由中青年演員挑大梁,林連昆、王領、譚宗堯、呂中等一批當年的中青年演員成為了日后人藝舞台上著名的表演藝術家。近30年后,北京人藝再次推出了中青年演員組合,除了觀眾熟悉的濮存昕、龔麗君、岳秀清、何冰、高倩、王長立、李珍、張福元、蘭法慶等中年演員,還有孫茜、郭奕君、劉輝、李麟等一批近年來在人藝舞台上逐漸成長的青年演員以及近兩年從學校畢業進入人藝的新生力量。這樣的安排也體現了北京人藝在培養青年演員方面上的用意,“《小井胡同》是代表了人藝風格的一部作品,希望這些年輕人能通過這部作品繼承人藝風格,讓人藝風格代代相傳。”院長張和平表示。

除了演員陣容的改變,新版《小井胡同》雖然沿用了當年的舞美設計,但新版燈光進行了重新調整,同時在舞台布景中也加入了新的技術手段,觀眾可以從寫實風格的布景中感受到真實的年代感。據悉,此輪演出將持續至11月1日。

(責編:黃維、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