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著名畫家靳尚誼和主持人孫曉梅在節目現場 |
這裡有著名書畫家王琦、靳尚誼、劉文西、侯一民、馮遠、史國良、李鐸、歐陽中石,這裡有著名音樂家、歌唱家劉詩昆、徐沛東、德德瑪、楊洪基、郁鈞劍﹔這裡展示彪炳史冊、價值不菲的書畫作品,這裡回蕩繞梁三日、令人難忘的美好旋律。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的訪談綜藝類節目《翰墨音緣》,每期通過邀請一位書畫家與一位音樂家暢談彼此間“翰墨”與“音韻”的結緣之路,介紹藝術家的優秀作品,講述作品背后的動人故事,以融合訪談、外景及綜藝節目的形式,讓觀眾從樂曲中“看”到色彩,從筆墨中“聽”出旋律。它新穎的創意和大膽的探索,受到業界矚目,得到觀眾好評。
據中央電視台首席編輯、《翰墨音緣》總導演申整齊介紹,這個節目的最初創意出現在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總監、《翰墨音緣》欄目總策劃郎昆牽頭的策劃會上。大家認為,現今電視文化市場比較雜、俗,類型單一,缺乏創新,需要一縷賞心悅目的春風、一檔有品質、能安靜下來的節目。鑒於書畫類節目目前在電視熒屏上比較少見,就選取了讓音樂與書畫連接在一起的創意。選好切入點以后,節目組通過採訪和了解發現,果然音樂和書畫是可連通的,不少音樂人業余寫寫畫畫,比如郁鈞劍、蔣大為、楊洪基﹔也有不少書畫家對音樂很精通,比如著名畫家靳尚誼收藏了大量歌劇、京劇唱片,對一些歌劇唱段非常熟悉﹔著名畫家侯一民年輕時曾經組織過合唱團﹔書法泰斗歐陽中石更是頗通音律,是京劇名家奚嘯伯的弟子。還有不少書畫家和音樂家原本就是朋友、知音。著名畫家吳長江與好友、著名音樂人徐沛東攜手而來,娓娓道來一段共同採風的故事﹔著名畫家侯一民與著名歌唱家德德瑪都是蒙古族,談起本民族的音樂,談起侯一民那幅《色拉希著名馬頭琴手》,有那麼多共同語言﹔書畫家韓靜霆與著名鋼琴家劉詩昆那期節目,畫意詩情與琴韻相交融,一直錄到后半夜,韓靜霆特意撰文紀錄這難忘的時刻:“流淌在紙上和奔跑在琴鍵上的詩行相遇,靈感和激情交融、碰撞”,“我感覺著鋼琴家指尖的色彩,他傾聽著翰墨筆尖的音符,再勾連起一些往事,有說不完的話”。
申整齊說,節目組在錄制工作中認識到,每位畫家都有一個“點”,每期節目都要“打點”,也就是突出其藝術個性,必須挖出這些名家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不但需要有台上的精彩表現,還要有幕后的生活細節,才能吸引觀眾。他為記者講述了許多花絮:朴實的老畫家劉文西為錄節目從陝西來到北京后,被安排在一處高級會所用餐並下榻,但老人斥價值萬元的豪華宴席為“花架子”,另讓服務員上了白米飯和咬得動的肥肉,連吃5小碗后揚長而去﹔侯一民和老伴鄧澍在京郊戒台寺附近的一所普通院落安家,陪伴他們的隻有一條狗和一位殘疾親戚﹔節目組的編導4次登門才說動書法泰斗歐陽中石“上電視”,但他辭謝“大師”的稱呼,說“我就是一個教書的”﹔國畫大家王琦和他的老伴都90多歲,相濡以沫已經70多年,節目錄制過程中,老太太始終目不轉睛地看著王老,那份恩愛打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郎昆指出,細節、節奏、時尚、綜藝是《翰墨音緣》的核心,希望節目具有更快的節奏、時尚化的包裝,拍攝手法、后期等更注重創新、細節,進一步豐富包裝手段和外拍內容,畫面更精致,讓富有魅力的中國文化藝術發揚光大。申整齊介紹,接下來,黃永玉、潘公凱、崔如琢、劉大為、楊曉陽、韓美林等當代書畫界響當當的人物,都將陸續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