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燕青拳傳說出自少林 傳林沖盧俊義也練(圖)

2013年10月11日10:35    來源:遼沈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燕青拳傳說出自少林 傳林沖盧俊義也練(圖)

說起燕青拳,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可說起霍元甲的“秘宗拳”知道的人就多了。

  燕青拳是沈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燕青拳又稱秘宗拳、迷蹤拳、迷蹤藝、猊拳等,是以梁山好漢燕青之名命名的古老的拳術。而霍元甲“秘宗拳”的師祖正是浪子燕青。

  賣煙大娘撂倒四個壯漢,30歲小伙獨斗30名青年……沈陽燕青拳傳承人揭秘燕青拳的種種秘史。

  燕青拳的傳說出自少林 林沖盧俊義也練

  77歲的於振波是沈陽燕青拳傳承人,國家一級裁判員,收入《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他系統完整的整理了燕青拳拳譜,上世紀八十年代受聘於遼寧大學、遼寧省中醫學院武術隊教練。

  燕青拳最早出自少林,為達摩所創。相傳,宋代的周侗精習此藝,其弟子林沖、盧俊義也是習練此拳的高手。

  有關燕青拳,有多種傳說。傳說之一認為這個門派起源於唐末,傳至宋代由盧俊義在少林寺整理發展而成。后來盧俊義把此拳傳給了燕青,自己引退,以后由燕青傳播這個拳法,故稱之為“燕青拳”。

  傳說之二,燕青的門徒因為燕青上梁山造反而隱其名,故稱之為“秘宗拳”。

  傳說之三,燕青上梁山時,施展絕技使雪地上不留足跡,追兵迷路,故稱之為“迷蹤藝”。

  燕青正史中並無記載,只是由於《水滸傳》中的記述,使之成為百姓家喻戶曉的人物。12歲的燕青隨村裡人討飯來到大名府。燕青連餓帶凍,昏睡在街頭。正巧“玉麒麟”盧俊義從此路過,看燕青雖衣服破爛,但眉清目秀,討人喜歡,便讓老管家抱回府中。問明原因后,盧俊義帶著幾分遺憾的口氣說:“俺盧家的槍法世代相傳。可盧某不孝,年過五旬、尚無子嗣。此絕技正愁傳於何人。如你願意,就留在我的身邊,苦讀經書,操練武藝。”燕青聽得出盧俊義的話意,又見這位老者如此心善,就雙膝跪下,認盧俊義為父。

  等燕青長到18歲,已長得一表人才,不但十八般兵器樣樣拿得起放得下,而且,還獨創了一套“相扑術”(中國式摔跤)打遍天下無敵手,被譽為“相扑天下第一”,吹簫唱曲樣樣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楊之功,人稱“浪子燕青”。

  燕青的武功有兩個特點:一是很個性化,二是很有技術含量。並不適合疆場作戰,隻適合一對一的單挑。還有一手絕活:拿著一張川弩,隻用三枝短箭,百步穿楊。

  燕青還是個雅人,吹拉彈唱,拆白道字,頂真續麻,樣樣精通。與一代名妓李師師琴簫和奏,玉佩齊鳴,黃鶯對囀。燕青和李師師拜為姐弟,面見皇帝,傳遞梁山消息,為宋江受招安立下大功。

  燕青拳的傳承霍元甲曾祖父是孫通高徒

  清代乾隆年間,燕青拳傳給了孫通。當時的山東泰安人孫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習數年,燕青拳藝爐火純青,被人尊為“萬能手”。孫通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途中,在河北省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別傳下燕青拳。

  一支流傳的情況是,孫通受風寒病在大屯村,幸蒙村裡人照料。為報恩孫通將燕青拳在大屯村進行傳授。當時傳授的出名弟子有銅錘呂明、大刀韓七、快腿文林等人。

  另一支流傳的情況是,孫通去東北途經靜海縣小南河村時,見霍氏宅屋環境秀麗、風景優美,在霍家傳下燕青拳,據說霍元甲的曾祖父就是孫通的高徒。

  霍元甲,中國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出生於河北省靜海縣小南河村。出身鏢師家庭。排行第二。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因霍恩第的迷蹤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鏢。

  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擔心元甲習武日后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並在24歲那年5分鐘之內擊敗了一位僅僅用三式打敗了霍元甲的哥哥與弟弟的人。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后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揚光大,達到了新的高峰。

  孫中山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他親臨大會,題寫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以示對霍元甲的紀念。

  孫通一路傳播燕青拳,燕青拳得以在民間傳播開來,形成了陳善派、霍家派、張耀庭派。

  沈陽燕青拳秘史

  賣煙大娘用燕青拳撂倒四名無理壯漢

  沈陽燕青拳屬張耀庭派,張耀庭傳郭正堂,郭正堂傳授潘永宏、李守貴、李振明、李守玉。潘永宏在沈陽的南市場、李守貴在大西菜行、李振明在鐵西區十馬路、李守玉在鐵西區貴和街分別開設拳坊,傳授燕青拳,他們培養弟子數千人,其中佼佼者近百人。李守貴上個世紀初在大西菜行開拳坊教徒為生,五十年代改為南市武術社。其弟子均為沈陽市武林名宿,弟子劉秉義憑借一身燕青拳功夫成為抗日英雄,解放后任東海艦隊某部政委。於振波便是李守貴的弟子。而劉秉義是他的大師兄。

  說起學武的經歷,於振波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沈陽有一股尚武之風,武館遠比現在多,16歲的他喜歡和弟弟模仿著武俠小人書上的動作,比比劃劃的。

  一日,他正在和弟弟切磋時,被表哥看到勸說道,你這麼喜歡學武,為何不正經拜師呢,在表哥引薦下,他入了李師傅門下。一學便是20年。“燕青拳招式講究飄逸、瀟洒、舒展、大方。他的架式要比其他門類武功要求得嚴格規范。因此有人不屑說是花拳繡腿。”於振波說,這是不了解燕青拳,它的拳式古朴明快,講究實用,招招式式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他還說了一個故事來駁斥這種說法。

  上世紀四十年代,師傅開了武館教功夫,師娘則在大西菜行賣煙卷。師娘也會燕青拳,但不教授學生,誰也沒看過師娘練拳。

  有一回,50來歲的師娘正在賣煙卷,跑過來4個壯小伙子,是行上知名米店的伙計。伙計們擔著米挑,走得飛快,仗著店大,一路吆喝著,根本不管行上行人和貨物。師娘是個小腳,來沒來得及躲閃,香煙便被撞飛到泥水地裡。伙計看都沒看,正要抬腳走,被師娘攔住。伙計們哪把這個小腳老太太放在眼裡,見講理無效,師娘施展燕青拳,將4個小伙子撂倒在一起。周圍人都看傻了,掌櫃的跑著過來,一看是師娘,忙罵道伙計說,你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是練家啊。並忙賠笑師娘說,你所有的香煙我都包了。

  年少氣盛一人獨斗30名搶墨鏡的少年

  於振波介紹,燕青拳的習練,有一套比較系統和步驟和要求。在習練步驟上,要遵循“先功后拳,先易后難,步步深入,層層提高”的原則。

  他先后收徒10多人,立下了一條門規就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他的徒弟介紹,入師門第一天,師父考我,如果走在路上,一個無禮之人過來就給你一個嘴巴子,你怎麼辦?我不知怎麼回答好。師傅說,你就把另一邊臉給他打。但是記住再一再二不要再三。

  於振波說,學武之人出手便會傷人,而被人打和把人打了,對學武之人來說都是不對的。因此,才定下了這條門規。

  他記得1968年自己快30歲了,仍是年少氣盛,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好路見不平。那年8月的一天,他得了結膜炎,腫得很嚴重,就借了朋友的墨鏡帶著回家,在胡同裡,站著4個膀大腰圓的小伙子,上來就動手搶墨鏡。雖然眼睛看不清,但憑借燕青拳的插襠套步,閃展騰挪,於振波還是很快制服住4人,不敢戀戰,閃身回家。

  當他再次下樓發現,樓下聚集了一大批人,后來他了解到,那是一所中學的學生,明天就將上山下鄉,搶墨鏡的少年一下子帶來了30個幫手。“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從家中帶來一把梢子棍,跟雙節棍差不多,只是一短一長。”

  還沒等他動手,就被七八名大漢抬著,扔上一輛解放卡車內,車上人用麻袋將其套住,於振波使用掃堂腿,纏掃截踹,踹倒4人,跳下車。見人越聚越多,耍起兩截梢子棍,上下翻飛,一時大家都不敢近前。后來有認識他的人喊道,他在公園教燕青拳,你們哪是他的對手,大家才一下子散去。經歷了這件事后,於振波立下了這條門規。

  燕青拳流傳到沈陽已經有百年的歷史,與沈陽地域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濃郁的地方傳統武術文化特色的優秀拳種之一,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北國網、遼沈晚報主任記者 王志東於振波展示燕青拳的金龍合口。 北國網、遼沈晚報主任記者 王志東 攝

(來源:遼沈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