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香港大淪陷1941.12—1945.8》讀后感:悲愴的歷史情結

武山屹

2013年12月17日09:16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香港大淪陷1941.12—1945.8》 劉深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已經漸行漸遠,當時的中國,不僅大片國土淪亡,香港也成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對於那段歷史,中華民族刻骨難忘,與此相關的史學研究也薪火相傳。

  今年9月18日,劉深的歷史文化專著《香港大淪陷1941.12—1945.8》與讀者見面,這一天也是耐人尋味的日子——“九一八事變”國恥日。眾所周知,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香港被日軍野蠻佔領,遭受了3年零8個月的蹂躪。今年是“九一八事變”82周年,香港淪陷72周年。72年前的1941年,是香港開埠百年,所謂開埠百年,這只是一種比較中性的、體面的說法,更嚴謹地說,那是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100周年,那是香港作為中國土地的第一次淪陷。

  所謂“淪陷”,是指國土遭到異族的入侵與統治,盡管這樣的統治可以是殘暴的,也可以是溫和的。然而,相信殖民者對於其所奴役的人充滿友善和尊重,這是天方夜譚。但英國的殖民統治和日本的佔領還是有很大的不同。100年的英國殖民統治,使香港在和平環境裡變成了一個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孤島天堂。英國作家吉卜林曾經在《漂洋過海》中寫道:“天下烏鴉一般黑,但如果有人想品嘗墮落的樂趣,就去香港好了。”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時間節點是耐人尋味的。當年,一場殘酷的戰爭終於打破了殖民地香港的百年迷夢。從1941年12月到1945年8月,香港經歷了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那3年零8個月,成為香港人噩夢般的集體回憶……

  那孤島歲月雖然已經遠去,但我們無法忘記當年的日本兵在香港任意殺人的殘暴,我們無法忘記那大飢荒中人吃人的慘劇,我們無法忘記那最為野蠻的金融和物資掠奪,我們無法忘記聖斯蒂芬學院裡的禽獸暴行,也為香港女性拼死抗暴的勇氣和犧牲精神而震撼,這可以說是全世界的女性反抗強暴的典型例証。

  那段歷史已經煙消雲散了嗎?香港應該擦掉那段沉痛的歷史記憶嗎?回答是決然否定的。盡管日本汽車會在香港的大街上行駛,盡管日本電器會在年輕人的新房中擺設,盡管日本歌星在香港有著不少粉絲,但是,請不要忘記,匯豐銀行門口的銅獅身上還有當年日軍留下的彈孔,那些悲慘的勞工和慰安婦,那些持有大量廢棄軍票的老人在垂暮之年依然抱著死不瞑目的決心。

  香港的戰爭,是二戰期間東方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日軍留下的種種暴行,就發生在如今人們熟悉的港九街市上。但是,關於那場戰爭,至今沒有一本全景記錄的史書,資料和有關書籍的記載也比較零散,本書作者是一位多年從事香港淪陷歷史研究的學者,採訪了許多戰爭期間的當事人,也查閱了很多歷史文獻,並做過許多實地考察,《香港大淪陷1941.12—1945.8》可以說是關於香港淪陷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今日之香港在祖國的懷抱裡日益繁榮,今日之中國在世界上日益強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記住歷史,會讓我們反思戰爭,珍惜和平。中國人民歷來是愛好和平的,但是,我們並不懼怕任何挑戰。從近代以來,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欺侮,中國人民曾經是戰爭的受害者,因此更加珍惜和平。

  作者研究二戰期間的香港淪陷史多年,起初,作者為一個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東江縱隊老戰士寫傳記,偶然接觸到那段歷史。當年的抗日小鬼劉華勝老先生童年在香港的悲慘生活讓作者受到巨大的心靈震撼,從而激發了研究這段歷史的勇氣和決心。由於種種歷史原因,關於香港淪陷歷史的史料非常稀少和零散,很多外文資料也散留在世界各地。如果僅僅從網上搜索,關鍵詞的條目不僅少得可憐,而且大多重復而簡略。雖然歷史已經遠去,很多第一手資料和當事人都已經遠去,但作者依然堅信史學是嚴謹的。雖然史書和躺在博物館和圖書館裡的數據已經泛黃和殘缺不全,作者依然堅信史學是有生命的,那是一份民族情感,一個沉重的歷史使命。

  盡管這本書未必是嚴格意義上的史學著作,但是,香港那段悲愴歷史的黑暗的歲月依然在本書中頑強地傳達出來。追憶歷史,悲傷滿懷﹔以史為鑒,慨當以慷!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17日 24 版)

(責編:陳苑、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