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速寫)

書法家魯戰利小記:厚積而薄發 博採成自我

劉佔鋒

2014年01月09日08:14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開封是中國十大書法名城之一,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國家級會員就多達150多人。魯戰利就是開封諸多書家之翹楚,以其獨特書風引領風騷。

  魯戰利書法以行、草書為主,兼及楷、隸。其大字長篇風馳電掣,墨漲線合,形成大黑大白的通體章法,猶似壯士拔劍,神採動人。小字小品則靈動典雅,點線穩健飄逸,章法古拙奇崛。尤其是冊頁長卷,更是神採飛揚,自然率真,給人以清心舒氣的美感。

  魯戰利1983年入伍,1986年考入西安美院國畫專業。這是他所在集團軍第一個考入地方院校的現役軍人,同時也使他第一次正式與國家書畫正規軍實現了對接。在校3年,他深得我國著名書畫家陳忠志、張之光等的親傳,系統地學習了中國繪畫和書法的發展史,對書畫藝術有了更深層的理解。他臨摹了大量的古代名畫,經常去西安碑林研習前賢巨擘的筆痕墨跡和精神風骨,臨摹研習,數年不輟。

  美院畢業回到部隊后,他刻苦臨習書法,大家也樂助其成。收發員常常把成袋成袋的廢報紙送給他供練字使用。半斤裝的墨汁,三天就要用一瓶。1996年他轉業回到老家開封,高手如雲的開封書壇為他提供了難得的修煉平台。他的行草書的精進主要成型於這個時期。

  戰利生於普通農家,沒有受過書香門第的熏陶,進入書法殿堂使他誠惶誠恐,敬畏如一,從不敢討巧偷懶。顏體的特點是渾厚大氣,法度森嚴,還帶點隸意,能毫沉鋪開,可以為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他就從楷書從顏體入手,幾十年過去了,至今仍然每天臨一個小時的顏家廟。

  楷書練了六七年,他就研習唐代李邕《麓山寺》碑。李邕的行書取法王字,卻富有個性,是行書豪放派的主要創始者之一。他練了幾年,覺得差不多了,就習練王羲之的《蘭亭序》,一掂筆發現仍然駕馭不了。於是,他又改寫了幾年王鐸,這樣再寫《蘭亭序》時就順手一些。他由此悟到,這些法帖表面看來是一個死東西,實際上它是一個可以隨著研習者理解的加深而不斷變化、取之不盡的寶庫。

  戰利最為欣賞的是懷素疾風驟雨的線條和力拔山兮的氣勢,寫出懷素之風是他夢寐以求的事。為此,他用兩年時間研習孫過庭的《書譜》,然后練習懷素的《自敘帖》。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他仍然駕馭不了,即使線寫出來了,但氣勢寫不出來。隻好回過頭來重新研習王鐸草書,幾年后再次轉向懷素,才算找出些味道來。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古人對書法本質的論述可謂一語破的。戰利從藝之路也是他的人格完善之路。他從不追逐時尚,亦不依狂怪胡涂亂抹來嘩眾取寵。

  著名書法家宗致遠贊嘆道:這些作品無論尺幅扇面小品,還是那些巨幅條屏和長卷巨制,其線條的粗細緩急,用墨的濃淡枯濕,無不滲透著“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懷素、黃庭堅、徐渭、王鐸、於右任以及北碑書法的神韻,抒發著書者對大自然運動節律的理解和迎合這種律動的激情。他的恩師陳忠志稱這些作品“剛柔相濟、簡中求豐的品質中充滿著時代和生命的氣息。這在今天實屬難能可貴。”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09日 19 版)

(責編:陳苑、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