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淄河淵源頗深
孟姜女的故事流傳了二千五百多年,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遍及全國各地,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地域出現了不同的故事版本,淄博市淄河流域與孟姜女故事的淵源也成為學術界討論的焦點。
淄河又稱淄水或淄江,是山東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臨淄區人民的母親河。淄河發源於萊蕪市禹王山,全長155.10公裡,流域面積1511平方公裡。
早期孟姜女故事的中心情節是哭崩長城,投淄水而死。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接連發生,給后人以強烈的暗示:兩地相隔應該不遠。淄博市境內有齊長城橫臥東西,有淄河縱向南北,處於齊長城和淄河地理坐標交叉點的淄川區淄河鎮,在地理上符合杞梁妻哭城投水的情節要求。
而且在淄河鎮三泰山、劈山交界處有兩個大平台,當地百姓稱其為“孟梁台”,也叫“姜女台”,傳說是孟姜女和杞梁升天的地方,也有說是孟姜女投淄水的地方。從明代始,每逢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當地鄉民借佛道吉日,便在此燒香祈禱,並搭台唱戲三天,風俗延續至今。
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張士閃教授曾帶領一個由山東省民俗學會專家以及山東大學、山東藝術學院民俗學師生組成的考察組,在淄河鎮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考察,採集到孟姜女故事異文22種及多種“孟姜女小調”,這些文本絕大多數都與本地風物相結合,或與當地風俗相聯系。
淄博地區關於孟姜女的傳說極為豐富,且情節完整細致,幾乎人人都能講唱孟姜女故事。部分農村喪葬習俗中的哭腔、燒紙后畫圈的講究等,就是從孟姜女時期傳下來的。其他如孟姜女跳河處、孟姜女廟、哭夫石、滾石坡等處遺跡的存在,都顯示出淄河一帶對於孟姜女故事強烈的文化認同。
(來源:大眾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