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鳴說《山海經》

2015年12月17日09:48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蘆鳴說《山海經》

  第一篇 九鼎圖的傳說

  (上)

  要想解讀《山海經》,首先繞不開的是《山海經》古圖。筆者最近在網上看到葛兆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國自古以來的一個傳統,就是左圖右史。文章引証宋朝鄭樵《通志.圖譜略》中文說:圖,經也,書,緯也,一經一緯,相錯而成文。古之學者為學有要,置圖於左,置書於右,索像於圖,索理於書。“意思是說古代的學者學習或研究歷史都必須有圖有文才行。然后筆者進一步發現,鄭樵在《圖譜略》中還透露出“圖”的最早出處:“河出圖,天地有自然之象,圖譜之學由此而興”。

  所謂“河出圖”必然是指“河圖、洛書”之“河圖”,因為《易 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由此說明圖在先,文字在后或者“左圖右史“的傳統一直可以追溯到伏羲所處的舊石器時代(距今約10000年)。眾所周知,圖的歷史要遠遠早過文字,而中國象形文字的前身,不用說也知道必然是圖。這就引申出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即““河出圖”的圖是否有可能是人類遠古文明長期發展過程中所留下的一幅神秘圖案?筆者在對《山海經》的研究過程中發現,“河圖”的原形很可能就是《山海經》古圖,而“洛書”指的則是《山海經》之十八篇文章。關於此結論的論文在此不表,此文隻專注於說明《山海經》古圖即九鼎圖的真相。

  筆者認為九鼎圖就是人類遠古文明長期發展過程中所留下的一幅神秘圖案,這幅圖案於2012年被筆者偶然發現,並在2013年首次發表在《山海經真相》一書中。

  歷史上最早留下《山海經》有圖証據的,首推戰國時期屈原所作的詩《天問》。晉朝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圖》詩十三首第一首最后一句曰:“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唐朝的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列舉的九十七種所謂“遠古之秘畫珍圖”裡,就有“山海經圖”和“大荒經圖”,說明《山海經》圖不止一張。

  北宋學者歐陽修在其《讀山海經圖》一詩中,用“夏鼎像九州,山經有遺載”的詩句來點明夏朝的九鼎圖和《山海經》圖的關系。明代學者楊慎在《山海經后序》中確定說《山海經》古圖就是九鼎圖。清朝的畢沅在其書《古今本篇目考》指出:“《山海經》首先有古圖”,且“當是禹鼎圖(即九鼎圖)”。

  根據以上觀點,九鼎(亦稱夏鼎、禹鼎)圖是唯一被古代學者認定的《山海經》古圖。這樣的結論也佐証了西漢劉歆在《上山海經表》裡關於《山海經》成書年代的指向,即《山海經》原圖和原始內容在夏朝已誕生。但問題是,還未找到確鑿証據的夏朝之九鼎圖究竟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圖呢?

  說到夏朝,就不得不說口耳相傳的史前史。人類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所記憶的是音!中國文字的發明,傳說是從黃帝時期的“倉頡造字”開始的。也就是說,“禹鑄九鼎”的時代文字還未必成熟,但繪圖肯定已很普遍。所以,筆者認為我們可以重新解讀所謂的“禹鑄九鼎”之說。如果筆者用解讀《山海經》的諧音法來解構一下夏鼎、禹鼎、九鼎這三個名稱,結果是“下鼎、雨鼎、久鼎”或“下定、欲定、久定”。

  “下雨久”的結果是什麼?若把整個地球當一個鼎來看,有一個詞可以形像地來描述大洪水的景象,這個詞就是“成湯”!絕妙的是,夏商歷史上偏偏就有個叫成湯的人,成湯是誰?成湯是商朝的開國國君!所謂的夏朝正是被他滅掉的,你說這諧音能諧得這麼准是偶然的嗎?接著來看看“下欲久定”的真相。我們知道,游牧民族是在高山草原上生活,遷徙不定是他們的常態,而非游牧民族在種植發明以前也可能像候鳥似的走南闖北。以這樣的背景為依托來看所謂的“夏商史”,筆者看到的就很像是大洪水退去之后的“下山史”。所謂“成湯滅夏”說的可能是“下朝”被“大洪水”滅亡的大事件,而非中國商朝的成湯滅了夏朝的小故事。地球歷史上是否曾經出現過因巨大的洪水而造成的“沒頂”之災?在西方,最為經典的是“諾亞方舟”故事﹔於東方,則是膾炙人口的“大禹治水”傳說。兩個故事的共同特征是“大洪水”。西方《聖經》解讀 “大洪水”發生的原因是“人類犯了大罪”!而東方《山海經》的來頭恰是“出於唐虞之際”! 所謂“大禹治水”若讀成“大欲致水”,“唐虞之際”讀成“貪欲之際”,那麼,中國大洪水的來頭與《聖經》大洪水發生的原因就如出一轍了!如此一聯系,所謂的“下朝”指向的很可能是全球性大洪水發生前的世界文明城邦(主要集中在三角洲與海岸線地帶,港口城市最具代表性)和低山及平原區域的生態部落。換句話說,中國歷史上的所謂“夏朝”很可能指的是“天下的所有王朝”。

  “大洪水”是人類多民族普遍存在的古老記憶,它的真相是《山海經》古世界地圖說繞不過去的一個大背景。筆者認為,“諾亞方舟”和“大禹治水”絕非一般的神話傳說,它們其實都可以在《山海經》裡找到出處,與之相關的內容可以參考筆者寫的《山海經探秘》一書。在這裡,筆者要說的是,無論這個代表人類上屆文明階段的“下朝”被毀滅是因為天災導致的、還是人禍造成的,幸存者都會在痛定思痛的過程中對人類自身的行為進行深刻的反省。這就好比人在失敗當中會反思的行為一樣,隻不過因為發生的是針對整個人類的滅頂之災,所以人在動蕩不安的大環境下進行反思的結果,就畫了一幅表達人類願望的“欲定”圖(如圖一)。

蘆鳴說《山海經》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