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翻譯官”真實生活 熒幕作品也要尊重現實

“女主角空手上陣,連紙筆都不帶就進行翻譯,這怎麼可能?”
隨著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的熱播,翻譯這一在普通人看起來既“高大上”又神秘莫測的工作引來了觀眾的聚焦,同時也在業內引發了一波波的吐槽。
翻譯工作,看起來很美,高端、高薪、上檔次……實則走在翻譯道路上的每個追夢人,都投入了常人難以堅持的辛苦與努力。從熒幕走向現實,人民網文化頻道採訪了多位翻譯界人士,為你揭秘真實的翻譯生活。
從劇名談起:真的有“翻譯官”這種說法嗎?
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劇名曾遭到吐槽無數,有人說,業內根本沒有“翻譯官”這個說法﹔還有人吐槽,“讓人想到抗日電視劇裡的翻譯官”。針對這個問題,北外高翻學院副院長李長栓表示,“我們做翻譯的是普通勞動者,不適合用‘官’這個字來形容。現在外文局對翻譯有特定的職稱評定體系,不過大家平時都是直接稱呼我們‘翻譯’。在正式的場合通常使用‘譯員’這樣的稱呼﹔如果是筆譯,也可以稱呼‘譯者’。”
場景一:女主角身著時尚 翻譯真的如此光鮮嗎?
劇中女主角喬菲身著時尚,短裙高跟,引人注目。那麼真實生活中的翻譯是否如劇中展現的那樣光鮮亮麗呢?
對此,李長栓表示,其實翻譯這個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默默服務的行業,“我們都很低調,在正式場合我會身著正裝,非正式場合穿著也是隨大流。我們在提供服務的時候,力爭不讓大家感受到翻譯的存在。作為職業的翻譯,我們僅僅是溝通雙方的工具,不會以自己的言行舉止或穿著打扮引起與會者注意。”
自由翻譯者曹瑞娜也表示,翻譯在溝通的過程中應該盡量淡化自己的痕跡,“我們只是幫助雙方溝通的中間人”。口譯碩士孫明說,真實的翻譯是隱形的。作為翻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平常心。贏得別人尊重的唯一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場景二:女主角“空手上陣”做翻譯 這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有一張劇照,女主角喬菲“空手上陣”,閉著眼面對話筒,面前沒有紙筆,這樣的場景讓網友大呼“太不專業了”。李長栓笑言,這樣的場景根本不可能發生。
“這看起來是某翻譯中心的培訓場景。如果是真實的會場,不可能出現‘翻譯中心’這樣的名稱。因為會議不可能在翻譯中心舉行,通常是在酒店舉行。但即便是模擬,我們面前也必須要有紙筆,不可能做‘空手道’。還有個問題,她旁邊沒有坐人。在真實的翻譯過程中,搭檔是不可離開的。萬一遇到突發情況,可以遞紙條互相提醒。我們很強調團隊精神。”
曹瑞娜坦言,再好的翻譯遇到數字和專有名詞都需要記下來,“因為英文、法文的數字進位和中文不一樣,聽完了才可以轉換,不記下來很可能會忘記。專有名詞太長的話,需要從小單位到大單位倒著翻,也需要記下來,必須有紙筆。”曹瑞娜還告訴人民網記者,除了紙筆,還要帶電腦(用來看幻燈片)、熱水杯,甚至有人會帶望遠鏡(如果會場屏幕離自己太遠,材料又沒有提供,就需要用望遠鏡看屏幕)。
不過對於女主角閉眼翻譯的問題,李長栓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己也有過閉眼翻譯的經驗,“因為我們必須全神貫注,不想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擾,閉眼可以幫助我完全投入翻譯工作中,與發言人的思維融為一體。”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