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海棠依舊》:大處見得偉人雄才 微時感知總理人格【2】

三、以情動人,人物關系以情展開維系
《海棠依舊》根據周恩來侄女周秉德的同名小說改編,以人帶事、以人寫史,是作品對人物的處理原則。由於劇中出場人物眾多,又擔負著引出不同歷史事件的重任,所以,《海棠依舊》還著力於人物關系地梳理與編織。從周恩來與毛澤東、朱德、鄧小平、葉劍英等人的革命情誼,到其與夫人鄧穎超的伉儷情深,再到與親人的骨肉親情,所有的人物關系均以情來聯結。不妨以親情為例來感受《海棠依舊》的動情之處。周總理很重視親情,但對親屬要求嚴格,其制定的十條家規,不僅定得很嚴,而且身體力行。劇中,八嬸母從老家趕到北京看望周總理,周總理端出一碗餛飩充滿歉意地讓八嬸母嘗嘗。
面對一臉迷茫的八嬸母,周總理解釋道:“您忘了,我離開家(40年前)去東北的那天早上,您送我去車站,我們路過一個餛飩鋪,您說那裡的餛飩最好吃了,‘八嬸母請你吃餛飩,等你出息,回來請八嬸母吃’。結果一碗餛飩我都吃光了,您一口沒吃,后來一想起您,就很慚愧。就一碗餛飩,我都沒讓您吃上”。短短一則親情故事,把周總理極其豐富細膩的感情展現地淋漓盡致。
除了八嬸母,劇中還描述了周總理與其他親人的故事。侄子爾輝在京工作,希望把女朋友調來解決兩地分居問題,不想徇私的周總理動員爾輝回老家﹔侄女周秉建完全通過正當手續入伍參軍,他卻讓她脫掉軍裝回草原當牧民……總理深深愛著家人,但為了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他對親人的要求近乎“苛刻”。
電視劇《海棠依舊》的成功,給我們傳遞出這樣的信息:觀眾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感不感興趣,關鍵是看我們是否能拿得出對得起我們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觀眾期待的不隻有那些高收視率和高票房的商業影視劇,還希望有更多像《海棠依舊》這樣,能重視本土文化、遵循藝術規律、講好中國故事的“挑梁”之作,真正讓我國的影視劇創作由“高原”走向“高峰”。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微信號:wenyixingqingnian)
友好提示:
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注“文藝星青年”。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