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海棠依舊》:大處見得偉人雄才 微時感知總理人格

【文藝星青年按】“海棠依舊”,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海棠,照鑒的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41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海棠依舊》自開播以來便收到如潮好評。除了一件件重大歷史事件的精准重現,周恩來總理偉大的人格風范和他對黨、對人民、對戰友、對親人無比的忠誠和深情的厚誼,深深打動了很多觀眾。有網友在微博裡動情地寫下:“總理好暖,海棠依舊,精神永存,看這部劇讓我們熱淚盈眶。”今天,小編帶你一起走進這部電視劇,感受周總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以及潤物無聲的人格魅力。
一、史詩品格,大處著眼在細處著墨
電視劇《海棠依舊》講述了周總理自新中國成立至1976年辭世這一歷史階段,為黨、為人民、為國家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人生。全劇以編年體的方式將周總理所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進程作了全景式地呈現:從國共和談破裂、百萬雄師過大江開始,一直講到全國政協會議召開、開國大典、抗美援朝,最后直至文化大革命。時間跨度之大,出場人物之多,敘述事件之復雜,令全劇頗具史詩風范。
為偉大人物立傳,必定要講述其歷史貢獻。明知萬隆會議途中暗藏風險,但為了拓展新中國的外交局面,周總理毅然前往﹔蘇聯專家撤走后,為了造出我們自己的原子彈,周總理頂著壓力堅持大力支持科研工作……《海棠依舊》圍繞著這一系列與“國運”緊密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徐徐展開、一一道來,展現出周總理的過人膽識與雄韜偉略,這樣的精心塑造讓一代偉人更加“頂天立地”。
《海棠依舊》從大處著眼卻不僅僅隻強調宏大事件的鋪陳,它更講求微觀敘事,從一樁樁小故事中折射出周總理獨特的人格魅力。作為領導人,周總理肩負著國家重任,但他又是如此的接地氣:他始終生活在人民群眾當中,是一個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的知心人。
例如,在抗美援朝問題上,全劇並不集中筆墨對周總理的政治決策大書特書,它別出心裁地選擇了周總理投身人民群眾,為前線戰士炒面這麼一個細節,以細節來打動人。
再比如,在安全部署工作問題上,它用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入木三分地刻畫出周總理敏銳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斷力:在電視劇開篇,中南海的一名花匠因緊張而手抖,周總理路過時無意中瞥見,頓覺異常,他立刻下令調查,最終查出這名花匠其實是潛伏已久的特務。
早在青少年時期,周總理就立下“吾將公之天下,使四萬萬人共得而仆之”的志向。對此,電視劇又如何傳神表達?還是用細節說話。
周總理到伯延公社調研,看到了老區群眾因飢荒而吃樹皮的慘像。爽直的庄稼漢張二廷天不怕地不怕地說:“如果你糊弄我們,總理,再過三年你也會餓死。”老百姓一語驚人!周總理聽后非但不生氣,反而感謝張二廷敢說真話,並愧疚地自我檢討。
正是這些生動的細節,使觀眾產生情境代入感,真切體悟到周總理心系民生、兢兢業業的公仆精神。
二、詩化語言,藝術呈現人物文化人格
《海棠依舊》的名字取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帘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從某種意義上說,片名就為全片的審美追求奠定了詩意的基調。第一集就非常扣題地描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信步在西花廳海棠樹下的一番對白。當時,周總理對鄧穎超說:“海棠花好,看得人心裡很溫暖,它古朴大方、不張揚,但又不失艷麗,花與花之間很團結,所以它生長得很茂盛。”
之后,兩人還就蘇東坡《海棠》的一句“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進行了討論。這既表明了周總理和鄧穎超對海棠的眷眷深情,也寄托了兩人浪漫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的革命理想。可以說,對海棠花的描述就是一種詩意的表達,而在不同場景中出現的海棠花,又構成一種對時代環境變遷的詩化隱喻。例如,在開國大典前領悟毛主席“把今天的建國,比作雨中的海棠”﹔在“文革”風雨摧殘下痛感花自飄零﹔在病中陷入落英繽紛的無限感傷……周總理的萬般思緒都寄寓在了海棠這一意象當中。
此外,貼合時代背景的歌謠的穿插使用,也強化了作品的詩性美學特征。例如,周總理在視察災區時領唱《我們走在大路上》﹔在病榻上和鄧穎超、葉劍英一起聽《長征組歌》﹔在彌留之際與鄧穎超共同吟唱《國際歌》……歌曲配合畫面營造出美感,抒情意味濃郁,從而極其鮮活地塑造出了周總理的文化人格。
片中有一段關於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的場景。在周總理親臨一線指揮抗震救災,深入災區慰問群眾的常規鏡頭之外,還有一段特殊的處理:周總理視察時,余震突然襲來,他不假思索地用身體護住了身邊的一個孩子。生死關頭,周總理把老百姓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世界寫照!
再例如,幾位著名民主人士到西花廳赴宴,沈鈞儒的新袍子不慎被菜湯撒污,周總理立即拿餐巾上前為他擦拭長袍上的湯水。隻此一系列低頭、附身、擦拭的動作,將周總理細致周到、先人后己的人格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難怪主演孫維民曾感慨,拍攝《海棠依舊》的過程,就是向周總理偉大人格魅力致敬與學習的過程,每一次表演對他來說都是一次靈魂的淨化和陶冶,“攝制組全體成員有一個口號,叫‘演總理、學總理,用真情、用激情,全身心地進入創作’”。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