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學好古典文學,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藝之美【2】

黃維 陳苑 李岩
2016年09月05日09:32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文藝晚會亮點多

一台精彩紛呈的《最憶是杭州》,讓中國文化驚艷了世界。西子湖畔,曲院風荷,詩情畫意,除了驚艷的試聽享受,貫穿於整場表演中的中國古典詩詞,搭配全新的表演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

《最憶是杭州》文藝晚會現場 (圖片來源:新華網)

晚會名《最憶是杭州》出自白居易詞

——語出唐代詩人白居易詞《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此篇是古往今來描繪西湖的諸多名句中的翹楚,極易彰顯杭州和西湖的文化積澱韻味。作為本屆G20杭州峰會最重要的一台演出,希望所有與會嘉賓都能對杭州、對本屆G20峰會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借此演出主題,表達東道主的心聲,寄語各國朋友——無論何時何地懷想,G20峰會“最憶是杭州”,期待“何日更重游”。

作者白居易曾於長慶二年(822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即州最高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他一生作詩3600多首,其中寫西湖山水的詩就有200余首,為歷代寫西湖詩歌最多之人。當他任滿離杭時,對杭州依依難舍:“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憶江南三首》全文欣賞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演出《春江花月夜》(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春江花月夜》取意唐詩名篇

——《春江花月夜》為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原名《夕陽簫鼓》,后取意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全曲就像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被稱為中國古典音樂裡“名曲中的名曲,經典中的經典”。而唐詩《春江花月夜》則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此詩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演出《美麗的愛情傳說》(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美麗的愛情傳說》演繹新版《梁祝》

——全曲取材於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台》。《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傳說從西晉開始形成,在中國流傳上千年,可謂家喻戶曉,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據梁祝傳說改編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求學、婚戀的獨特風尚,構成了龐大的梁祝文化系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該傳說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廣泛影響,《梁山伯與祝英台》與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齊名。

昨晚西湖水面上的表演充滿新意,也別有深意,據傳,故事中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當年正是在西湖上的萬鬆書院求學。

演出《高山流水》(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高山流水》搭配《詩經·小雅·鹿鳴》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列子·湯問》。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在中國人的語言裡,“高山流水”,既寓意為“樂曲高妙、琴藝精湛”、亦寓意為“知音難覓、相知可貴”。將此曲演繹給各國來賓,既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高妙,亦可表達中國人民希望與世界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的美好心願。

此外,在《高山流水》表演時,童聲朗誦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出自《詩經·小雅·鹿鳴》。《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小雅·鹿鳴》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體現了殿堂上嘉賓的琴瑟歌詠以及賓主之間的互敬互融之情狀。

古曲《高山流水》搭配名篇小雅·鹿鳴》,正切合了G20杭州峰會賓主同歡、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

(責編:陳苑、李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