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圍爐夜話":盤點名人冬日最愛暖心菜 蘇軾莫言也是美食家【2】

2016年10月25日08:17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朱自清:父親筷子掉下來的熱豆腐

《冬天》節選: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裡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裡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豆腐,看似質朴而簡單的美食,清淡卻令人難忘。在寒冷的冬日,一家人圍在火爐旁,吃著涮鍋,品著熱乎乎的豆腐。令人懷念的也許並不是豆腐本身,而是親人團聚的喜悅。文品如人品,朱自清的文風就如同他的為人。他的散文貼近生活、富涵感情,卻又不瘟不火、清新自然。

梁實秋:懷念糖葫蘆

《雅舍談吃》節選:

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各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過東西也有精粗之別。琉璃廠信遠齋(始建於乾隆五年)的酸梅湯與糖葫蘆,特別考究,與其他各處或街頭小販所供應者大有不同。 北平糖葫蘆分三種。一種用麥芽糖,北平話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裡紅的糖葫蘆,可以長達五尺多,這種大糖葫蘆,新年廠甸賣的最多。麥芽糖裹水杏兒(沒長大的綠杏),很好吃,做糖葫蘆就不見佳,尤其是山裡紅常是爛的或是帶虫子屎。另一種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后白汪汪的一層霜,另有風味。

每當提起冰糖葫蘆,很多人就能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又酸又甜的味道,至今記憶猶新。每到冬天,不論城市還是農村,總能見到賣冰糖葫蘆的小推車,紅彤彤的山楂在糖膜的包裹下格外誘人。與倆仨好友一起,各自買上一支,咬上一口,嘎嘣脆酸中帶甜,唇齒留香。梁實秋自嘲嘴饞,一生中寫下無數談吃的文章,這些文章帶有濃濃的故土情懷。一代散文大師梁實秋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道,還有歷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鄉的味道和記憶的味道。

白先勇:家鄉的味道——桂林米粉

《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節選:

桂林米粉還真充滿了無敵的誘惑。尤其是干撈粉,米粉圓而潤滑,肥而油亮,口感鮮嫩而又韌性。那金燦燦的鍋燒,入口又香又脆,加上一些鹵牛肉片,然后根據各自口味撒上蔥、蒜米、香菜、酸菜(一般有豆角酸、竹筍酸和泡菜酸)和紅辣椒。那種辣香味你在外地是絕對找不到的。

著名作家白先勇在他的小說中時常回憶家鄉,字裡行間透露出他掩飾不住的思鄉懷舊之情。在家鄉的味道中,最令他難忘的便是桂林米粉。白先勇曾說過:“我回桂林時,早餐去找米粉吃,中午吃米粉,夜晚吃米粉,消夜又跑出去吃,一天吃三四次!”從一口米粉,品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

莫言:美食中的“幸福感”

《會唱歌的牆》節選:

第二天,單位果然宰了一頭大肥豬,肉被切成拳頭大的塊兒,紅燒了半鍋。饅頭是新蒸的,白得像雪花膏似的;豬肉燉得稀爛,入口就會融化。啥叫幸福?啥叫感激涕零?啥叫欣喜若狂?這就是了。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莫言在回憶起當兵的日子時,令他最難忘的便是燒豬肉。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一碗熱騰騰的燒豬肉,它不僅是解決溫飽的食材,也是他年少時“幸福感”的來源。

李碧華:恩愛“小團圓”

《飲食檔案5:紅袍蠍子糖》節選:

在香港地鐵天后站電氣道一帶,有家熱鬧的小店,他們的酒心姜汁湯圓實在很不錯,餡兒心是麻蓉加上玫瑰露酒,泡在姜汁糖水中的。咬開柔韌的外皮,酒和姜的獨特芳香,令人微醉又乍醒。這設計很有一番心思。湯圓雖是平凡的小點心,但它密實、圓滑、可咸可甜。它在芸芸眾生裡,活得平安,既成不了被彈打的出頭鳥,也不必面對大風大浪大起大跌。湯圓,就是現世凡塵裡,一種及時珍惜的恩愛小團圓呢。

香港作家李碧華,她的作品從《霸王別姬》到《胭脂扣》文字一貫尖刻潑辣。但談到美食,你看到的文字一定是色香味俱全,隨心而有深意。冬日裡,最暖心的甜品莫過於湯圓,既暖胃又暖心。一口香甜,將冬日裡的嚴寒一並驅走。

結語:能夠將一日三餐吃出趣味,不懼時間的滄桑流變,這才是“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友好提示:

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文藝星青年”。

精彩推薦: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從詩詞中再“出發”

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 課本之外的魯迅曾當過設計師[圖]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