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即將上映 張藝謀為何選擇“饕餮”來講中國故事?【2】
文學中的饕餮:蘇東坡曹禺都曾寫過
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還有傳說稱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饕餮”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常用來形容貪食的人。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為饕餮增添了可愛。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現在,喜好美食的朋友被稱做“饕餮族”。
饕餮也常被用來比喻貪婪。
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奸欺之罪。”
中國古代青銅器為何以饕餮紋為飾?
饕餮並非一開始就是貪婪的象征,也曾經做為威懾九州的神獸而被銘刻在大量青銅器皿之上。
《呂氏春秋·先識覽》有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殷周時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腦袋猙獰,雙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彼時的饕餮紋是一種顯示奴隸主威嚴、榮貴的象征,表達了人對於神的敬畏。
一般稱為“饕餮紋”的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遠在二裡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出現。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紋飾。國之重器,一言九鼎。周鼎上的紋飾從商鼎的純饕餮紋上進一步演化,主要由饕餮紋和雲紋所組成,以饕餮為中心,雲紋環繞其周圍。饕餮在天上,從雲層裡探出頭,俯看人間,這大抵就是“龍”的前身了。
電影《長城》選擇以青銅色做為饕餮的顏色,頭上更有青銅鼎紋的紋路,就好像是青銅鼎上的饕餮化為真身降臨人間,也是對歷史的致敬。
眼睛為何是饕餮的要害?
因為在諸多古代神話中,太陽被稱為是“天之眼”。如波羅門教的太陽神,又稱“天之眼睛”或“世界的眼睛”。有學者認為,傳統意義上的饕餮紋並不僅僅是一種獸面紋,饕餮當為天神或太陽神之屬,饕餮紋中對眼睛的強調,正是其作為太陽神——光明這個特征的描述。
電影《長城》也強調了眼睛對於饕餮的重要性,一旦被刺中非死即重傷。這也可能是饕餮的眼睛長在腋下的原因——加強保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