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言“聞雞起舞” 為何雞年被稱作“吉祥年”?【2】
2017年01月25日08:20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食:
除夕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怎能少了雞?在許多地方開席時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雞,因為寓意大吉(雞)大利。年菜必須是一隻整雞上桌,正所謂“團圓飯的一隻雞,除夕夜裡一家人”。古時貧困的老百姓隻有臘月二十七才能“殺年雞”,這麼一隻雞,殺完還不能馬上吃,要留到年三十,年三十也不能吃完,還要拉拉雜雜吃完整個春節,這樣叫頓頓有雞(吉)。
在湖北一些地方,大年初一有喝雞湯的習俗,象征“平安吉祥”。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寓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展翅高飛”﹔當家人要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
在荊州、沙市一帶,新年的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住:
相傳盤古開天辟地之時,人頭蛇身的女媧用泥創造萬物。第一天她捏出來了雞,隨后幾天,捏出了狗、羊、豬、牛、馬,志到第七天才創造人類,第八天制造百谷。由此每年正月初一被稱為“雞日”,初七被稱為“人日”。於是有了“元日畫雞於戶”,“七日貼人於帳”成為了春節期間最重要的習俗。
畫雞於戶有祈福之意,據說可招來雞鴨滿欄,六畜興旺。正月初一既然是雞的生日,這一天就嚴禁殺雞。畫雞於門戶之上據說還有辟邪驅凶、保佑一家平安之意。
![]() | ![]() |
(責編:陳苑、黃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