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一座城 :平平仄仄走“絲路”【2】

張掖
說起張掖,不得不從漢武帝時說起,它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設郡,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張掖素來便是西北地區的重鎮,是絲綢之路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
幽州胡馬客歌(節選)
李白
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赪玉盤。
翻飛射野獸,花月醉雕鞍。
旄頭四光芒,爭戰若蜂攢。
白刃洒赤血,流沙為之丹。
名將古是誰,疲兵良可嘆。
詩歌賞析:雖然居住於燕支山,卻不怕朔風雪寒。婦女騎在馬上笑,顏面如同赤玉盤。也能翻身飛射鳥獸,也善花月醉雕鞍。錦旗旄頭四放光芒,爭戰不息如蜂群涌攢。詩中所說的“燕支山”又名“焉支山”或“胭脂山”,位於張掖山丹縣東南五十多公裡處,是漢以前匈奴渾邪王與休屠王的駐牧地。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兵出臨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敦煌
在2000多年前,敦煌是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是進出中原王朝的門戶。西行之旅,或出敦煌西北的玉門關,或出西南的陽關。大約公元前121年---107年間,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即“陽關”、“玉門關”。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就是當年的玉門關。曾幾何時,一隊孤獨的商隊,十幾隻駱駝就在這條絲綢之路上穿過。他們從長安來,已行了千裡,而等待他們的還有多少個千裡?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歌賞析:說起玉門關,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向往。需要注意的是,“春風不度”的玉門關並非是漢武帝時的玉門關,而是唐朝的玉門關,距離小方盤城東退了200多公裡。當年玄奘西行取經,就是從唐朝的玉門關秘密過境。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