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文化專題>>2017端午專題

端午節裡的愛國情懷【3】

2017年05月24日15:15 | 來源:千龍網
小字號
原標題:端午節裡的愛國情懷

求吉、納祥和辟邪,可以說是我們漢民族傳統節日的基本主題。在這些所有的節日中,唯有端午節注入了愛國主義精神,反映了民眾自古就有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這一點是端午節的思想內涵的獨特之處。

本來端午節起源於民間的原始崇拜和信仰。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裡面說,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的圖騰祭祀的節日。但是到了漢末魏晉時期,賦予了紀念歷史人物的內容。最初紀念哪一個歷史人物也是說法不一,以紀念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的影響最大,也最深遠。在唐代,儲光羲《觀競渡》、白居易《競渡》、劉禹錫的《競渡曲》,張悅的《岳州觀競渡》的詩裡面都提到了屈原。

詩裡面說“大夫沉楚水、千祀國人哀”。白居易的詩裡面也這樣說“競渡相傳為汨羅,不能止遏別無他;自經放逐來憔悴,能較靈均死幾多”。劉禹錫的詩也說“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傳浮彩舟;……曲終人散空愁墓,招屈亭前水東注”,(招屈亭是沅江邊紀念屈原的亭子,至少立於唐以前)。

張悅的《競渡詩》裡面也有,“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三閭”就是“三閭大夫”,指的屈原的官職。說明唐代的時候已經把競渡和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了。

史記記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戰國時代楚秦之間爭霸,上大夫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的詆毀,使楚懷王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屈原倍感痛心,遠大的抱負無法實現,在憂郁悲憤的心情之下寫出了《離騷》、《天問》這樣不朽的詩篇。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趕出了國都,就是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了,楚懷王悔恨交加,沒有聽屈原的話,憂郁成疾,三年以后客死在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皇撤離京都,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

(責編:陳燦、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