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電影《往事如煙》 :弘揚孝廉文化

2017年06月09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為弘揚孝廉文化的電影《往事如煙》 點贊

為弘揚孝廉文化的電影《往事如煙》  點贊 - 書紙鳳羽 - yjhoulinfeng的博客

  為弘揚孝廉文化的電影《往事如煙》—— 點贊!

  我最近一次見到蔡雲川老師是今年3月份,那天下午,在檢察官學院舉辦的檢察機關領導素能培訓班上,培訓班班主任岳然老師在上課前播放了蔡雲川老師創作的微電影《白發親娘》,影片引發了培訓班學員的激情涌動和贊嘆。記得2017年1月3日,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綜治辦共同舉辦的“全國首屆平安中國微電影微視頻比賽”獲獎名單揭曉,參賽作品1999部,在100部獲獎作品中,微電影《白發親娘》獲得一等獎。在培訓班結束后的當天,我接到了蔡雲川老師發給自己的由《白發親娘》改編的電影《往事如煙》預告片。 在自己看來,在如今的大眾媒體時代,一個電影的影響力大小,關鍵在於這部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什麼樣的文化風採。一句話,電影必須具有令觀眾心靈興奮的文化內涵。

  我們重新回到我們要談論的電影《往事如煙》中,在我認為,今日寫作之所以有必要,除了影片創作的藝術與靈魂,首先,是影片的主題曲令我感受深遠。

  一、主題曲——靈魂的提煉

  “路那麼遙遠,家那麼溫暖,身上衣口中餐,慈母手中捻。一顆菩薩心,為我撐起天,叫我學做人,走出山外山。”也許正是這首扣人心弦的主題曲打動了我,使自己固執地認為,電影《往事如煙》堪稱微電影《白發親娘》的絕妙翻版。

  在影片中,一位年輕的母親背著年幼的兒子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走,母子二人在山野田間辛勤耕作而汗濕衣衫﹔而當炎炎烈日下這位年少的主人公在磚窯廠做苦力時突然接到了大學通知書,走進大都市的他從此換了一片天﹔當母子二人在艱苦歲月中聊以自慰的吹奏塤器被捧到官場腐敗的風月台上時,隨著身為高官的兒子鋃鐺入獄,激發歲月美好記憶的塤器在老母親手中會自然破碎。

一部融犯罪預防與孝廉文化於一體的電影——《往事如煙》 - 書紙鳳羽 - yjhoulinfeng的博客

  “再回首,往事如煙,回不去的童年﹔如果有來生,夢回故園,扑到娘的身邊,行孝在膝前。”正是悅耳醉心的主題曲,使觀眾感受到了該片人性的呼喚。

  有學者講,文化創作貴在有遼闊的“公共空間”。“公共空間”這個社會命題,雖說是歐洲文化自古至今的一大亮點,但體量大、壽命長的中國影視文化相對“公共空間”來說,神態卻總是時亮時黯。但“公共空間”作為最大的文化課堂,自然可以培養大眾的集體人格和審美習慣。最近,當一部《人民的名義》熱播劇喚起萬眾的瞻目和集體人格時,我們說,《人民的名義》便在文化的“公共空間”裡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席面。也許,與堪稱“劇王”的《人民的名義》的大尺度相比,《往事如煙》只是法律影視劇海洋中的浪花一朵,但作為主旋律正片中的一員,我們還是有必要為她所具有的現實主義效應助威吶喊。

  正如許多國產正旋律歷史片總免不了強調“忠孝雙全”一樣,《往事如煙》這部劇,則是當今影視界一部融犯罪預防與孝廉文化於一體的典范。 “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往事如煙》影片中,主人公工作后兢兢業業、奮發進取,可謂意在對國家對社會盡忠。而影片所倡導的,也正如《忠經》所言,“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孝”,是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聚族而居的血緣宗法社會奉行的第一得目。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道德樞紐的“孝”,無時無刻不制約著中國人的心性和人倫。在《往事如煙》故事片中,影片開端鄭父臨終告訴年幼的鄭義,“你要好好孝敬你娘!”便是為了突出“孝”的至德理念話題。有了“忠”和“孝”就“全”嗎?我們要談論的這部以人文關懷而寧靜致遠的故事片,除了彰顯“忠”和“孝”,關注了另外一個文化議題,“廉”。

  那麼,電影《往事如煙》是如何在故事中藝術地彰顯“孝”“廉”文化的精神與內涵?

  記得一位電影評論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把一頁紙寫清楚,故事就有了。”那麼,作為書寫電影《往事如煙》的一頁紙,編劇老師究竟寫了些什麼?在電影的《故事梗概》中,有這樣一段話:“故事以吹塤、制塤、演塤、賄塤、砸塤、送塤、哭塤為線,演繹的是母親早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恢復高考制度后,在土裡刨食度日的母親又勒緊褲腰帶供兒子上大學,兒子進入官場后,先是奮發有為,繼而忘記了來時的路,在權欲、貪心、親情的糾結與掙扎中,一步步滑入貪腐深淵的故事。母親探監時見到兒子,問:弄那麼多錢怎麼花?兒子痛哭流涕,跪在鐵窗內說道:下輩子再孝敬娘吧! 影片揭示的是在中國傳統孝廉文化中,貪腐既是對國家不忠、也是對母親不孝的主題。” 這段話可謂畫龍點睛, 點明了此部故事片融犯罪預防與孝廉文化於一體的內涵與主旨。

  我們說,影視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宏觀。我拙筆外露,不妨談得遠一點。談一下該片是如何從影視藝術著手,構建中國的文化精神。

  二、塤的藝術設計——貫穿全劇的獨特之筆

  在本片的編劇中,塤的藝術設計是本片出類拔萃的一大特點。本片開頭的布局鋪陳使人對男主角入獄產生了懸念,配合這種懸念,編劇以系列“閃回”之筆,揭開了男主角鄭義人生的蛻變歷程。而編劇精心設計的故事以吹塤、制塤、演塤、賄塤、砸塤、送塤、哭塤為藝術線條,記述了主人公鄭義是如何一步步陷入了商人王大成設計的圈套、接受了紙醉金迷和貪腐,最終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為弘揚孝廉文化的電影《往事如煙》  點贊 - 書紙鳳羽 - yjhoulinfeng的博客

  “天地悠悠,人像蒼茫戈壁上一株無依的荒草﹔紅塵滾滾,貪婪像野火可以燒毀一切。”影片在開端畫外音的概括描述和布局鋪陳之后,回轉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年幼的小鄭義身穿一身縫滿補丁的粗布衣,一人孤獨地坐在村頭古樹下吹塤。父親去世后,鄭母從瓷盆裡拽出一把泥來,用手來回揉著,旁邊擺放著鄭母捏制好的塤和泥狗狗。小鄭義拿起塤吹了一下,又小心翼翼地放回竹筐,說“娘,我不玩,娘賣了還要給我交學費呢!”影片中簡單幾個塤的鏡頭,主人公年幼時母子倆相依為命的困苦生活可見一斑。為了交代鄭義一家與塤的緣分,影片穿插了民間制塤藝人捏制陶勛和鄭義父親在山區倒插門向岳父學習制塤的故事,濃郁的生活氣息讓人心頭泛暖。鄭義考上大學后,上了年紀的鄭母冒著被“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危險,在村頭擺起個小攤位,賣著泥制塤,口中吆喝著:“五分錢一個,買個給孩子玩。”該鏡頭使天下父母對子女的舐犢親情一目了然。鄭義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因業績突出而身居要職。為了謀求私利的商人不擇手段,用盡伎倆也要拉干部下水。於是,代表歷史文化的傳統吹奏樂器,塤,被別有用心之人搬上了腐敗的風樂台。影片中,王大成有意安排美女蘇菲亞吹奏樂器塤,使鄭義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泥潭。當商人王大成承包的工程因質量問題導致橋毀人亡時,傷心至極的鄭母哭泣著,舉起手中的塤,摔在地上。當主人公鄭義因貪腐和瀆職入獄后,去探監的鄭母把包裹打開,捧出塤,對兒子交代說,“這個塤是你爹留下的,娘一直保存著,你留個念想吧!” ——編劇在影片中關於塤的藝術設計首尾連貫,可謂神來之筆。

  雖然編劇蔡雲川老師說,從奚美娟等老藝術家們的魅力表演中聯想到的不是影片的政治色彩,而是該影片扎根泥土的鄉土風採,但從《往事如煙》的故事架構、情感沖突和觀眾看點來講,我還是預言,作為一部好片,該片除了劇本和演員魅力,最重要的,應是觀眾對影片劇本的真實解讀和對該片藝術性的熱愛。

  三、關於該部法律劇的人文情懷

  作為一部法律正旋律影片,貴在以故事情節打動人,使觀眾在觀影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法律宣傳教育。國產的許多法律宣傳大片在設計劇情時,往往重在偵查人員對貪腐案件的具體審理,尤其是涉案劇,這點更為突出。從蔡雲川老師創作的微電影《白發親娘》到我們現在談論的院線電影《往事如煙》,需要向人們炫耀的地方來了,那就是案件審理的劇情設計很巧妙。在整部片子中,我們沒有看到檢察人員如何具體審理案件的戲場﹔當兩名工作人員將小孫女領到白發蒼蒼的老母親面前時,觀眾揪著的心,隨著老母親對兒子的擔憂而難以釋懷。也許並非隻有影片編劇本人才能悟出這種理性設計的妙處。影片《往事如煙》的編劇作為一名資深檢察官,后又轉行任檢察官學院的導師和領導,在具備豐厚的檢察一線工作經驗的同時,有著深厚的法律文化功底和人文情懷。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檢察文化體系中起主導作用的中心思想,是檢察文化發展過程中精微的內在動力。影片《往事如煙》究竟是如何向人們傳遞孝廉文化精神?從以上劇情的敘寫不難看出,該片從“忠”、“孝”“廉”入手,以孝廉文化的潛在之筆倡導了執法者“獨立不懼”、“立不易方”的獨立人格,同時也包含老子說言的“自勝者強”之義。也就是說,執法者要做到剛毅不屈,欲望就不能太多。執法者如要堅持自己的信仰,不僅要有對抗外部壓力的能力,也要有對付本身弱點的能力。概括來說,便是人們倡導的“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該影片扎根生活第一線,故事架構布局以思想理念做統領,自始至終做到了以情感人。

  我們說,在當今票房大戰的影視界,現實主義影視劇貴在以誠感人。有不少電影公司在制片中往往隻會花大價錢在明星片酬、特效、廣告和營銷上煞費苦心,結果影片公映后收效甚微。也許他們忽及了一個關鍵點,為什麼不能花上幾元錢買些紙和筆,像《往事如煙》的編劇一樣,踏踏實實地寫好劇本?要知道,你如何挖空心思讓影片的主角去炫酷,如果設定了一個不受歡迎的角色,遠不及白發親娘挖野菜讓人感動得落淚。

  讓我們為弘揚孝廉文化的電影——《往事如煙》 點贊!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專訪董卿:千萬不要把我神化了
一身簡單大方的白裙,美得清爽雋永。正如她的節目《朗讀者》一般,讓人內心清淨,仿佛夏日裡的一股清流。因為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董卿的面容實在有些疲倦,但一面對鏡頭,馬上又浮現出我們所熟悉的笑容……【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專訪董卿:千萬不要把我神化了 一身簡單大方的白裙,美得清爽雋永。正如她的節目《朗讀者》一般,讓人內心清淨,仿佛夏日裡的一股清流。因為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董卿的面容實在有些疲倦,但一面對鏡頭,馬上又浮現出我們所熟悉的笑容……【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曹文軒朱永新談兒童閱讀
在曹文軒的眼中,《穿堂風》是一個關於人格、關於尊嚴的故事,透過文學看見的是人性﹔朱永新認為,文學是打動人的最好形式,要發現孩子內心向善的力量……干貨滿滿,快來閱讀吧!【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曹文軒朱永新談兒童閱讀 在曹文軒的眼中,《穿堂風》是一個關於人格、關於尊嚴的故事,透過文學看見的是人性﹔朱永新認為,文學是打動人的最好形式,要發現孩子內心向善的力量……干貨滿滿,快來閱讀吧!【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