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又是一年青草綠,依然十裡杏花香”。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傳統節日清明也勾起了我們無限的思緒。清明節不僅是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也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英烈的節日。它是華夏兒女認祖歸宗的紐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澱,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
·著名播音藝術家方明朗誦了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那首千古流芳的《過零丁洋》,其擲地有聲的朗誦傳神的表達了詩人文天祥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
·著名主持人、國家一級演員王剛深情朗誦《背影》,眼噙淚水,他說,這首詩讓他想起了故去的父親,他希望觀眾朋友都要好好盡孝道,別追悔莫及,感動全場。
·背景:作為芭蕾演員,她曾是《紅色娘子軍》裡堅強不屈的瓊花,也曾是《天鵝湖》中為愛起舞的白天鵝。作為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她指導編排並創作了數個精品芭蕾舞劇,讓更多觀眾領略到了芭蕾藝術的優雅動人。
·藝術一定要走到最基層,隻有在深入生活之后,再回到台上去演繹,演員內心才會迸發出一種真情實感。在創作《鶴魂》期間,全團主創人員包括作曲家、舞台美術、設計、服裝設計以及編導、演員等先后五次前往黑龍江扎龍和江蘇鹽城採風。
·我們要向創作出《紅色娘子軍》的老藝術家們致敬,延續他們的創新精神,不斷努力用芭蕾的語匯講好中國故事,實現東西方文化融合上的突破。
·背景: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京劇老旦名家,她多次在兩會提交關於戲曲的傳承和保護的提案﹔作為中國傳媒大學戲劇戲曲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她希望“給古老的藝術插上現代傳媒的翅膀”,利用網絡時代特有的優勢媒體傳播我國的國粹文。
·現在好多藝術院校依然是簡單地、整齊劃一地將普通高校的教學方式照搬進來,這可能並不適用,會出現一些偏差。有時候,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了劇院之后,還要經歷好多年的二次培養,這種重復培養對劇院而言是一種資源浪費!
·京劇各個行當都需要領軍人物,要培養一名卓越的領軍人物,需要有好的師資,一定是名師一對一地教學和打磨。“院帶班”如果得以實施,就可以把國家京劇院最好的資源整合起來。各個行當的頂尖藝術家,一帶一地幫帶學生,那我們的后備力量就非常可觀。
·背景:在時間趨於碎片化的信息時代,專注的閱讀變成了一種奢侈品。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但排除外界的誘惑與干擾,靜下心來翻開書頁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什麼樣的環境會讓人們更願意讀書?
·我建議大家把近期要讀的書分類:攜帶方便的書,可以安排在旅途當中,工作間隙,或者晚上睡覺以前看﹔而厚書就要攢著,每年安排出幾個半月或者整月的讀書周來進行閱讀。
·希望網絡文學作家能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眼睛,寫作是腦力勞動,同時也是體力勞動,他們一天寫八千到一萬字,更應該要愛護自己的身體。還有一個,我覺得文學不能這樣生產,我不否認網絡文學出現了一些精品,但我希望我們的網絡文學今后有更多“精品”出現。
·背景:他曾先后6次主持過央視春晚,近年來活躍於主持文化文藝類欄目,甚至建議將央視綜藝頻道更名為文藝頻道,他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澤群
·我為什麼要將注意力放在文藝節目之上?放眼當下的熒屏,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娛樂節目比較盛行,“好聲音”“奔跑”之類的節目扎堆,真正以文藝形態為大家傳遞實在和高品質的藝術類節目反而少了。
·現在綜藝的性質已經在悄悄變了,一說綜藝,好象直接等同於娛樂。尤其是當國外綜藝節目版式大規模引進,競賽、真人秀、搞笑類綜藝節目更多地體現為娛樂化形態,也更加使綜藝節目從通俗趨向低俗,甚至某些節目制作機構和電視播出平台也已經出現娛樂至上的價值理念﹔形成以娛樂節目保收視率,以收視率保廣告收入的行業規則。
·背景:“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的格言。他相信握筆書寫下的漢字有著塑造人格、傳承文化的神聖力量,即便是在電子信息時代,書法對於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仍然不可或缺。
·“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項目”正在培養書法老師,雖然去年培養了一千多人,但要解決全國的需求還得花很長時間。此外,光憑傳統的教法不行,還要通過“互聯網+”,介入現代科技手段。
·書法進課堂,能讓孩子們從小感受漢字之美,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動,我們要靜下心來培養孩子們的傳統美德教育。讓孩子們寫書法,寫“天道酬勤、厚德載物”等等,慢慢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就能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傳播開來。
·背景:作為中國文壇中最有影響力的報告文學作家之一,何建明一直抱持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真實地記錄著高考、地震、農村改革等社會發展中與普通人息息相關的大事。
·作家要扎下身子深入生活,而身處第一線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對紀實文學作家、報告文學作家來說非常重要,對“非虛構”作家而言也同樣重要。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為了寫《鐵路工人》,趴在拉煤的火車上待了15天﹔《人間喜劇》的作者巴爾扎克為了生動刻畫作品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了長期的生活體驗﹔李白、杜甫寫了那麼多精彩的作品,都是靠腳走出來的。
·“非虛構”在中國不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它就是紀實文學、報告文學。最早是由瞿秋白那一批人引進來的,比如上世紀30年代夏衍的《包身工》,上世紀50年代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的《哥德巴赫猜想》,到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已成為一種非常成熟的文體。
·背景: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作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主橋梁,多年來與世界各國著名文化機構、美術館、博物館和著名文化企業、藝術院團、著名藝術家建立了和保持著廣泛聯系與密切合作。
·舞劇是一種形體表達,不需要語言就能講述中國故事。比如:《媽勒訪天邊》表現的是壯族的創世神話,《絲路花雨》講述的是絲綢之路上的愛情故事,《十裡紅妝》表現的是江南的風土人情等,這些載附中國故事的舞劇還表現了中國各地域的特色。
·中國不同特色的舞劇“走出去”獲得了可喜的成績。今年春節期間,北美遭遇暴風雪,但美國觀眾依然頂風冒雪去看《花木蘭》,而且四場演出的上座率都高達九成多。
·背景:抗戰劇《東北抗日聯軍》將全景展現抗聯14年歷史,再現抗聯英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那段冰與火的民族抗戰史詩,激發年輕人熱愛英雄,學習英雄。
·導演李文岐:黑土地對這些抗戰英雄,從自然、地理都是有擁戴情結的。我們東三省的父老鄉親們,一提起這些英雄都有種民族自豪感。
·王洛勇(飾楊靖宇):我犧牲的那場戲,當時已經開春了,原計劃讓美工人造雪,沒想到化完妝后,竟然下起了雪,還下了三場,老天就是我們的美工,一點也不夸張。
·劉威葳(飾趙一曼):在拍攝被槍決的那場戲時,烏雲突然散去,鬆濤陣陣,我站在高處,旁邊的鬆樹都在搖擺。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成泰燊(飾趙尚志):我沒有肌肉,沒有那麼壯,但是我有一個赤膽忠心,對黨、對民族、對良心、對自己的信仰、對東三省的父老鄉親的使命感。
·背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轉發文化部、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起草的《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對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作出了重要部署。
·老百姓"點菜下單"定制文化服務:《意見》提出,政府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互動式菜單式的服務方式,老百姓的意見可以通過手機APP、微信、網絡,匯總到政府購買的菜單裡去。
·績效考評是否合格由百姓說了算:老百姓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來評估社會力量提供的服務好還是不好。你這個公司能不能接下一單,老百姓有話語權!
·背景:4月23日將迎來第20個“世界讀書日”。從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全民閱讀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
·2014年4月,三聯24小時書店經過十天試營業,樊希安認為效果還不錯,就給李克強總理寫信匯報情況,沒想到李克強總理對此非常重視,回復了信件,並為“深夜書房”點贊。
·三聯韜奮書店要向“互聯網+”邁出新步伐:一是在做好傳統銷售的同時,也進行網絡銷售﹔二是將書店主辦的《三聯生活周刊》網絡化,同時通過創辦新型的電子期刊,來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需求。
·背景:3月1日起,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的申報工作啟動。藝術基金將面向全社會受理“舞台藝術創作”“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傳播交流推廣”和“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的申報。今年的申報工作有哪些新亮點?去年的394個立項資助項目運行情況如何?
·社會機構在申報項目時,最應注意三大問題。一、做好項目論証﹔二、提供完整的申報材料,申報材料不全的,管理中心將不予受理。三、合理填寫項目預算,既要統籌兼顧、實事求是,又要量力而行,避免多填、錯填,以保証項目順利實施。
·國家藝術基金申報指南新變化:一、新增對創新、跨界的舞台劇項目資助﹔二、擴大對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的資助范圍﹔三、增設“高端藝術人才境外研修計劃”。
·背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的講話中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家是社會的細胞。家族,是一種延續。家族歷史也必定沉澱著一個民族的精神。
·作為文化創作者,我們不應該隻給老百姓提供‘爆米花’性質的作品。
·做藝術的人,在做文化作品時,應該有敬畏之心。我有一個衡量作品境界高低的標准,就是看這個人在創作時的心態。
·背景: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自己的“閱讀書單”,並深情講述了閱讀對人生的重要意義。2014歲末,人民網讀書頻道特邀多位文化名家聊聊那些令他們愛不釋手的好書,分享各自難忘的閱讀經歷和感悟。
·王蒙:離開新疆后的數十年中,我一直惦記著那個地方,最近讀了庫爾班江·賽買提的《我從新疆來》,這本書用鏡頭記錄和講述了100位在內地生活工作的新疆人故事,我個人特別感興趣。
·嚴歌苓:小時候讀書很任性,隻讀自己想看的書。近些年,空閑時間變少,可我仍然保持著讀書的好習慣。今年讀過的書裡,對賈平凹《老生》印象深刻。
·劉心武:年紀大了,比起新書,更喜歡讀老書,喜歡看汝龍翻譯的繁體字豎排版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還喜歡讀《安徒生童話》。晚年重讀《紅樓夢》時,越發關注書中的小角色。
·背景: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時代的青春話語裡,偶像的含義各不相同。在這些偶像身上,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閃爍著時代精神的光芒。國慶65周年之際,聆聽30位文化名家講述他們心中的“時代偶像”。
·於丹:我的偶像中最喜歡的就是楊子榮了,因為他是樣板戲中唯一一個凱旋的英雄,而且他身上一直有一種那個時代罕見的革命浪漫主義氣概。
·方方:我們這一代人是讀魯迅成長起來的,我不僅喜歡魯迅的文章,還欣賞他的傲骨氣質。魯迅的人格、氣質、學問修養都在他文章之中,更何況他的文字還那麼有意思。
·馬未都:要說我的偶像,那絕對是毛主席!他的很多話和詩詞,我到現在還記得,“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
·背景: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全紀實》是國內首部從中國人的視角完整反映南京大屠殺真實歷史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講述南京大屠殺事件始末,以及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聊創作:“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給我們中國人留下了很深的歷史記憶,是令人痛心的大事。作為中國作家,我懷著這種心態,走上了今年的‘南京大屠殺’寫作之路。”
·敲警鐘:“現在社會上的人,都匆匆忙忙,一年又一年,我們可能干的事兒很多,但是我們可能忘記了很多,像南京大屠殺這樣重大事件必須時刻在我們內心敲響警鐘!”
·講反思:“我們國家國民性當中一個非常弱的地方就是奴性。這一點,今天中國人依然要高度警惕!”
·背景:近日,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度項目評審報告發布,其中394個項目脫穎而出獲得資助,資助總額達4.29億元。2013年12月30日,國家藝術基金成立至今,基金都做了哪些工作?今后的發展方向又是怎樣?
·申報指南:國家藝術基金每年都會發布申報指南,2013年度發布了四個申報指南,有舞台藝術創作方面的,有藝術的傳播方面的,有美術、攝影、書法方面的,還有藝術人才培養方面的。
·評審專家:從去年3月開始,全國各地共推薦了5000多位專家,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再根據標准遴選出了一個初評、復評專家庫。
·資助對象: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是有代表性的,體現水平和水准的項目,盡可能地動員更多有實力、有特色、有創意的機構申報項目。
·背景:為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於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對文藝傳播的引導,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人民網文化頻道聯合主辦的“全媒體時代的文藝傳播座談會”,邀請文藝創作、理論評論、傳播領域等權威人士齊聚一堂,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把脈當前文藝的傳播生態,探索文藝傳播的健康發展。
·翟俊杰:諜戰作品由於富有傳奇色彩,富有懸疑元素而備受人們喜歡,但是特別要注意,要表現本質。
·郎勁鬆:前不久播出的現代情感劇《離婚律師》,是將嚴肅的法律問題演繹成爭風吃醋的三角戀,以喜劇搞笑的包裝調侃法律和律師,這樣的影視作品不是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正能量。
·背景:2014年是國家圖書館建館105周年,百余年來國家圖書館日益開放,服務內容不斷拓展,近日,國家圖書館籌建的“國家典籍博物館”即將開放服務。
·在國家圖書館的一期維修改造工程中,中央編辦正式批復在國家圖書館加挂國家典籍博物館的牌子,所以我們說這個國家典籍博物館的設立是大勢所趨,是應運而生。
·典籍過去是藏在深閨當中,只是放在我們的書庫裡,我們很好傳承了千年古人,包括我們擁有的收藏優勢,包括從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一直到金石拓片,一直到南宋以來的皇家藏書,這些過去隻能藏在我們的書庫裡,我們很好的保存它,現在我們用博物館的形式,通過辦展覽的形式,固定辦展覽,把它展示出來,讓廣大的讀者和觀眾真正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這個我覺得是我們搞典籍博物館和圖書館這種深層的關系。
·背景:在8月30號和31號,何冀平老師的劇本《德齡與慈禧》被國家京劇院搬上了京劇的舞台,更名為《曙色紫禁城》,在排練場上我聽到了何老師有一句感慨,就是說當聽到自己寫的唱詞,被優秀的演員以戲曲的方式唱出來的時候,這個心情就難以描述。
·那個時候我沒接觸過電影,徐克來找我,他是香港著名導演,非常的識人善任,而且他是很容易發現人才的導演,所以和他合作,從那開始我就做了大概八年的電影電視,就是大家看到的可能還記得的就是《新龍門客棧》、《新白娘子傳奇》、《楚留香》這些。
·如果給你兩張票,一個是看鋼鐵廠的故事,一個是看北京烤鴨全聚德的故事,你可能會選擇全聚德的故事,選擇烤鴨的故事,這是選材,選材包括了裡面的味道,像《茶館》也是,大家很想知道那個時候的大茶館,形形色色的人物是怎樣的。
·背景:2014年是兒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年”,多部精彩兒童劇將登上中國兒藝舞台。但如何才能讓孩子該從兒童劇中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亮點:規模、設置活動內容,以及參與的劇院的團數都超過以往﹔參演的劇目、形式更多樣﹔公益性、品牌性、藝術質量做得更好。
·現在的孩子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在這個時代,舞台劇如果還是恪守過去傳統的舞台呈現方式,可能孩子們不會滿足,所以要對傳統文化進行一次現代化的改造。
·從形式來說,創作都是第一位的,創作出來的內容要讓孩子們樂於接受﹔從內容來說,一定要具有正能量,因為給孩子的東西一定是充滿朝氣和想象力的,充滿美好和善良的。
·背景:美好的童年早已逝去,天真的笑容被塵封在發黃的照片之中,記錄著懵懂幼稚的曾經。歷史不斷前進,不變的是一顆懷念之心,讓我們一起聆聽文化名家們兒時的故事,以及那份向往童真童趣之情。
·王立群:祖籍山東,出生安徽,童年南京,移居開封。8歲后移居至開封,在開封市圖書館辦了張借書卡,一有時間就往圖書館跑。
·鄭淵潔:從小牢記媽媽說過的一句話:“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於是,“獨木橋”意識在心裡扎了根,為了和別的同齡人表現得“不一樣”,小學二年級時干了一件讓人吃驚的事兒。
·姚貝娜:童年時期父母的教育非常嚴格,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希望能在父母面前將事情都做得很好。
·背景:近期正在國博展出的“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中,有五大知名博物館的10幅傳世名作引發了中國觀眾的參觀熱情,也讓國博的大門首次在夜間為其開放。
·這次展覽是法國總統奧朗德請當地最著名的五家博物館——盧浮宮、奧賽、蓬皮杜、凡爾賽、畢加索,拿出他們國寶級的鎮館之寶來中國展出,在法國史無前例。
·習近平主席和奧朗德總統分別為這次展覽題寫了序言,這個消息經由媒體傳播之后也更加引起了公眾的先廣泛興趣,大家都想一睹為快。專業人士一看這十件作品的清單,都會感到很震撼。
·從整體來說,民營博物館的發展水平比公立博物館低,公立博物館就存在很多問題,民營的更多。民營博物館不具有完整的博物館功能,這是普遍現象,當然也有個別的做得很好,但是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背景: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倡導全民閱讀的內容,這一舉措再次引起公眾對全民閱讀立法的關注。此外,第19個“世界讀書日”剛剛過去不久,公眾對讀書話題的關注熱情依然不減。
·電子閱讀受很多人歡迎是自然的,因為它信息來得快,檢索起來容易,這是它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功利性、碎片化、娛樂化的劣勢。
·讀書和看新聞不一樣,看新聞知道信息就行了,但讀書有一個思考過程,可以訓練思維能力、增強理解能力、提升精神境界。
·背景:4月22日發布了第11次全國國民閱讀情況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的人均讀書量是4.77本,相對於2012年的4.39而言,提升了0.39本。
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太急躁,讀書是不靜無易學,可是我們不安靜,都很急躁,恨不得明天就發財、明天就把研究生、博士生讀完,或者明天就能夠成為成功人士的奇跡,這些心態的問題,社會心態影響著閱讀。
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所說的閱讀不是“書中自有顏如玉”,也不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文”,而是要使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每個人,無論是貧窮的還是富裕的,是年老的還是年輕的,患病的還是健康的,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這個“閱讀”就是全民閱讀。
·背景:人們都說wifi時代,書店產業的經營正臨著巨大危機。4月8號開始,三聯書店推行24小時不打烊,成為北京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
·談24小時書店:“三聯書店24小時試營業六天,夜場銷售額已經達到17萬,平均每天將近三萬,這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24小時營業書店建立了和讀者聯系的窗口,也是展示三聯品牌形象的一個平台。”
·分享讀書經驗:“希望大家可以多讀當下受好評的書。這些書常常是和現實、人生聯系比較緊密的,有助於對現實問題、人生問題的思考。”
·背景:3月20日《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實施意見》提出,將啟動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
·針對各地產業園區盲目效仿、“空殼化”、“地產化”等現象,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表示“評選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好的可以進來,不好的應該出去,不能是終身制。”
·劉玉珠表示中國在文化創意創業高端人才這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缺口。他說:“我們國家是一個大國,人口也比較多,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量很大,我們在高端人才這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缺口。”
·美術館的館室只是“殼子”,美術館的服務主要是靠藏品和內容。藏品的建設是美術館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命題。
·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是一個“摸家底”的行動,通過這樣的普查,可以有效地加強美術藏品的管理,防止不必要的流失和順壞,並且為進一步藏品收藏做參考。
·中國美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要用藏品來建立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中國現代美術史。
·美術館可以有效保存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裡的美術部分,通過這些傳統文化形式的保存和展覽,可以將他們的文化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
·本次文物普查的對象界定在國有單位,包括了“黨政軍”、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全國共有150萬余個。普查登錄的文物要完成文物名稱、類別、保存狀態等14項信息的記錄,相當於給文物上了“身份証”。
·不可移動文物種類有十來種,但可移動文物的種類卻不計其數。因此基層單位對於可移動文物的認定、命名等工作的負擔很重。
·國家文物局已經完成了166萬件文物資料的錄入,再加上2014年新登錄的資料,2015年時網友可以通過網絡查閱兩三百萬件的文物資料。
·單霽翔認為故宮是世界上一流的博物館,“故宮在朝陽升起、夕陽西下、月亮升空的時候,都有一種它自身的美,一種寧靜,一種文化魅力”,他希望“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最欣慰:“人們進入故宮時腳步是輕鬆的,臉上洋溢著一種旅游應該有的那種享受的笑容,我覺得這是我最欣慰的一件事情。”
·最遺憾:“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觀眾進入故宮博物院以后,隻往前面走,不往兩側走。我們在兩側辦了很多展覽,今年又開了青銅器館、萬壽慶聯展。”
·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姜昆,當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新一屆主席,上任后,他發表第一次講話時尖銳地提出:從藝人員在浮躁的社會風氣中、市場大浪潮和多元文化的沖擊下,要保持節操,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操守。
·談演出:“我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到基層去演出。有時候大家說,‘姜昆,我怎麼看不見你演出呢?’我說,‘你上第一線就看得見我演出了。’”
·談馬季:“馬季老師在獲得終生藝術成就獎的時候,說‘這一生當中,我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就是在那個最艱苦的歲月裡,我依然頑強地寫了幾本相聲。’”
·責任、感恩、珍惜——是雪健老師採訪中提得最多的詞。“觀眾找你簽名,和你合影,那是看得起你,我生病的時候,有多少未見過面、‘神交’的觀眾在默默祝福我,這是多大的福分啊!”
·談演戲:“舊社會是戲子,新社會是演員、藝術家,是國家、黨和人民給予的一個非常光榮的職業名稱。我們要珍惜這個榮譽稱號,尊重這份職業。”
·懂珍惜:“珍惜”不能光說要落實在行為上 “我慢慢懂得了珍惜,過去挂在嘴邊,特別是這十幾年,更加理解了這兩個字,理解了以后,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在行為上,光說不行。”
·談童年經歷:“我家背靠深山老林,晚上有大象、候鳥叫,我住在竹樓,在媽媽的被窩裡都能聽見。白天,我和表姐、表妹全都去森林,森林裡孔雀飛來飛去。”
·談舞蹈啟蒙:“在我舞蹈藝術的啟蒙老師中,我爺爺排第一位,爸爸第二位,媽媽第三位,奶奶第四位,第五位就是刀發祥老師,后面就是毛相老師了。”
·談文化傳承:“傣族舞蹈要怎麼學,要怎麼繼承,要怎麼傳承,不發展肯定不行的,當然發展不能離開民族的根,不管任何民族。”
·談文物破壞:“改革開放以后搞經濟發展,老百姓搞盜墓、走私來錢啊。消失了幾十年的現象沉渣泛起,又恢復了,因為這個東西來錢。”
·談拆舊建新:“原來拆的時候沒想到要搞旅游,后來一想還得修起來,於是復建一個文物。但其實這還是錯的,文物並不是復建了就是文物,復建的是假文物。”
·談追索文物:“我是不贊成現在花大價錢去買,但是真有價錢合理又特別好的,也可以買。但是最好先搞現在非法出境的東西,往回追,我是這麼理解。”
·評弟子:“宋丹丹這一班(81班)是我做表演教學,按照我的說法,他們能夠具有獨立創造人物的這種主動的能力,而且他們的成就也都擺在那。”
·談話劇:“我這一生當中在舞台上還沒演過反面人物,沒演過壞人。我說換個思路,也許更能激發他的創造欲望,創造上的新鮮感。”
·聊讀書:“我讀書沒有什麼章法,最近對什麼感興趣就看哪一類的書。比如小時候喜歡玩蛐蛐,就看《促織經》(促織,蛐蛐的學名)。”
·談養生:“我天天堅持鍛煉,不吃油膩的,一般都吃八分飽。而且我吃晚飯都是六點前吃,六點以后出去走走,七點回來。”
·談電影:“我覺得他們演的《龍須溝》離我們生活太遠了,我的學生腔挺厲害,再加上於是之說話的北京味比我強多了,我就不敢演,覺得我倆相差太遠。”
·聊讀書:“我最喜歡的作家是托爾斯泰,對他的《戰爭與和平》始終還是印象很深很深的。此外,屠格涅夫寫的《貴族之家》也不錯,寫得很好。”
·談人生哲學:“簡單的說,就是對是非曲直自己有一種信念,不做投機取巧的事,也不做那種急於求成的,甚至於蠻干的事,能夠掌握處理各種問題的尺寸。”
·講文學創作“《紅樓夢》對我影響最大,這麼說完全可以,但是如果說孔子《道德經》對我影響最大,這也是站得住的。”
·聊生活愛好:“我比較愛好體育方面的活動,尤其是游泳,每年夏天我都上北戴河。我也喜歡到農村裡去,喜歡上山,喜歡走路。我盡量推遲自己老化,完全不老化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