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先生正在写新作《烦闷与激情》。 (人民网记者黄维 摄)
编者按:“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自己的“阅读书单”,并深情讲述了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014岁末人民网读书频道特别推出《文化名家晒书单》年终策划,力邀多位文化名家聊聊那些令他们爱不释手的好书,分享各自难忘的阅读经历和感悟。
人民网北京12月4日电 (陈苑)我国著名作家王蒙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仍笔耕不辍,保持着一年推出一本新书的频率。在接受人民网文化频道采访时,王蒙谈到自己的阅读经历,言语间充满激情,他告诉记者,是阅读让他“看见世界”。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充满对人灵魂的拷问
说到阅读,王蒙首先跟记者聊起了10月15日举办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主席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年轻时期的阅读经验,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习主席着重谈到了俄罗斯文学,他最喜欢的两位俄罗斯作家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认为,托尔斯泰写得比较‘大’,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得比较‘深’。”提到这两位俄罗斯大文豪,王蒙表示自己也“深有同感,十分喜爱”。
托尔斯泰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大批优秀作品,王蒙都曾一一拜读,他非常认同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列宁曾谈到,托尔斯泰在《复活》里批判了俄罗斯的整个上层建筑,而且提出了有关人性忏悔的问题,可见作家气魄之大。”
相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特点是“深”。王蒙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的灵魂的拷问,“有时候他写的作品会让人读起来觉得很难受,甚至于感觉是怎么让人难受他就怎么写。所以在苏维埃时期,人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并不高,尤其是高尔基,对他不以为然,直到苏联解体后,人们才在莫斯科的街头树立起这位作家的雕塑。”
读第一本书:“皎洁”二字对他触动很大
王蒙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他曾在一次活动中透露,他这辈子看的第一本书,是在1941年上小学二年级时看到一本《小学生模范作文选》,书里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亮》,文章的第一行字他至今记忆犹新:“皎洁的月儿在天边升起”。
王蒙认为,“皎洁”这个词,使他对月亮有了新的“发现”。他说,自己原本对月亮有一些感受,那时候北京的天还没有雾霾,月亮是白白的、亮亮的,直到看到“皎洁的月儿”,忽然发现月亮真的是皎洁的,自己兴奋极了。王蒙认为,用“皎洁”来形容月亮太好了,虽然这个词他后来很少用,但当时给他的感触特别大。
阅读让人“看见世界”,这是王蒙对阅读的感受。有了文学,他对世界的认知才更为深刻。王蒙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压根不读书的人,对文学和世界的发现都太可怜了。
在采访的最后,王蒙还谈到自己最近正在阅读的两类书:一类是重温中国文学经典,他读了有关孔子和论语的大批著作,包括杨伯峻、李泽厚、鲍鹏山等人的作品;另一类是描写新疆的书籍,其中他特别谈到了一本由80后维吾尔族自由摄影师创作的《我从新疆来》,该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100位普通新疆人的故事,对于曾在新疆生活十多年的王蒙来说,书里的人和事都很亲切,“我自己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
往期回顾:
推荐阅读:
【人物名片】
王蒙,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