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内部发掘现场(新华社12月2日摄)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许心怡)据新华社消息,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件,另有少量动植物残骸。
这是考古人员在“南海一号”现场发掘(新华社12月2日摄)
“南海一号”打捞回顾
2007年12月21日,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它的安然出水宣告,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古沉船整体打捞工程获得成功。
于1987年夏天发现的“南海Ⅰ号”是南宋时期的一艘商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由于当地海域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采用传统的水下考古方法将文物一件件打捞出水,会在抽泥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并损失很多珍贵的文物考古信息。
中国政府对“南海一号”文物的考察和打捞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直至2003年,文物部门确定对这个装满秘密的古沉船实行整体打捞的方案,“南海一号”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洋考古项目,而如此大规模地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成为首创。
在“南海一号”的打捞过程中,专门量身订做的“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巨臂下牛角式的主吊钩,紧紧钩住16个吊点的32条钢缆,这些钢缆牢牢地把“南海一号”从30米深的海底“牵”出水面,吊移到下潜入水的全潜驳船上。
中国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专门定制了一个巨型沉井,将沉井压入海底整体罩住沉船后,再从沉井底部穿引36根钢梁,形成一个密封的“钢箱”,这个过程用了七个月时间。
从2001年至2007年,考古人员对“南海一号”进行了多次试探性发掘调查,已打捞出4000多件金、银、陶瓷类器物,以及6000多枚宋代铜钱。
揭秘发掘出的稀世珍宝
这是早期在“南海一号”出水的砚台(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砚台墨池像酒杯 杯底开出鸡冠花
2009年,挖掘出一个造型奇特的高脚杯状的砚台,该砚台与“南海Ι号”的年代相近。砚台长近20厘米,宽10多厘米,细心察看可以发现,墨池近似高脚杯形状,脚杯底部呈现出“鸡冠花”形状的纹饰。专家分析,这个充满浓烈阿拉伯红海地区特征的砚台,带有中西文化融合风格,也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