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深圳首批歷史建筑公示:國貿大廈地王大廈上海賓館入列

2017年09月11日08:52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首批歷史建筑公示:國貿大廈、地王大廈、上海賓館入列

  深圳國貿大廈

  記者9月9日從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獲悉,為加強對歷史建筑的保護,該委正式發布《關於公示深圳市歷史建筑名錄(第一批)的通告》,公示了深圳首批45處歷史建筑名單,包括代表“深圳速度”的國貿大廈、地王大廈、上海賓館,以及始建年代最早的兩處明代建筑。

  深圳地王大廈

  公示的第一批名單中,建筑面積最大、最高的是地王大廈,建筑面積7萬多平方米,高384米。建筑面積最小的是東山古寺墓塔,隻有3平方米。始建年代最早的是2處明代建筑,分別是南山區南頭街道南頭城社區中山東街94號的報德祠、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將石居委會石圍村北部將石路的耕隱麥公祠。始建年代最晚的是位於鹽田區沙頭角街道中英街社區中英街一號界碑東側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建於1999年,是廣東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悉,深圳首批歷史建筑有三個特點:首先,歷史建筑綜合價值較高﹔其次,建筑風格多樣,包括傳統建筑和當代建筑,傳統建筑包含廣府、客家、中西合璧三種類型,當代建筑的代表為地王大廈、上海賓館等,採用新材料、新結構,外部造型簡潔、明朗、清新、大方﹔第三,歷史內涵十分豐富。

  深圳上海賓館

  市規劃國土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歷史建筑是城市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的考古和歷史研究已充分証明,深圳不是“文化沙漠”,深圳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公元前221年)百粵部族。到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寶安南頭設置東官郡,這是深圳第一次有記載的官方管理機構。

  據了解,深圳開展歷史建筑的普查工作始於2014年12月,最終經過專家審議,評定出45處歷史建筑為深圳第一批歷史建筑。

  此次公示截止日期為9月22日。社會各界可通過電子郵件或郵寄等方式,向市規劃國土委反饋意見和建議。

  45處歷史建筑名單

  ●福田區:陳楊侯古廟、牛巷坊炮樓、筆架山日軍碉堡、深圳博物館舊館、上海賓館、電子大廈舊樓。

  ●羅湖區:懷月張公祠、地王大廈、羅湖口岸聯檢大樓、國貿大廈。

  ●南山區:逢源書室、報德祠、日昌押、灣廈炮樓、祝三多炮樓、寶安縣第一中學實驗室。

  ●鹽田區: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寶安區:衙邊16號民居、沙四橋東六巷4號民居、向西路二巷14號民居、沙灣村碼頭舊址、沙灣村108號民居、鐵崗水庫大壩。

  ●龍崗區:池屋炮樓院、上圍新居、新南伍氏宗祠。

  ●龍華區:嚇圍村陳氏宗祠與家祠、元芬戴氏宗祠、新田老村李氏宗祠、上橫郎老村西洋樓。

  ●坪山區:長田世居、南中學堂、子母炮樓、坪山鎮糧食管理所糧倉。

  ●光明新區:耕隱麥公祠、凡伯公家塾、將圍麥氏家塾、馬山頭61號住宅、日軍地堡、光明糖廠舊址。

  ●大鵬新區:東山古寺墓塔、榮蔭撟、王母鐘氏宗祠、鶴藪小學、土洋村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亭)。

  (原題為《深圳公示首批45處歷史建筑》)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