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開啟40天“超長入伏模式”:詩詞如清風 一吟消酷暑【2】

二、古人怎消暑
上無纖雲,下無微風,蟬聲滿樹,悶熱逼人。古代沒有電扇空調或是冰箱冷櫃,同樣的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古人們又在做些什麼消暑納涼?
橋畔、山間、亭前
夏日消暑好去處
《橋南納涼》
【宋】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
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
風定蓮池自在香。
這首詩短短28字,描寫了柳、橋、床、月、船、笛、風、蓮等眾多事物﹔顧及色、聲、味,仿佛漫步在婆娑多姿的綠柳林中,徜徉於碧波蕩漾的荷塘小徑,清風徐徐,荷香沁人心脾,笛聲悠揚悅耳,暑熱頓時消散於無形之中。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脫巾挂石壁,
露頂洒鬆風。
在夏日的山中,羽扇可以不搖,衣履可以不穿。詩人在林間無拘無束,曠達瀟洒,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更像是魏晉遺風。“露頂洒鬆風”更體現出詩人悠然自得,親近自然的心情。這首詩通過對詩人自身狀態的描寫,來突出夏天的炎熱。
泛舟、靜心、賞景
夏日消暑好方法
《暮熱游荷池上》
【宋】楊萬裡
細草搖頭忽報儂,
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
低面深藏碧傘中。
詩人用小荷的情表現自己的情,用荷花“深藏”來寫天氣之熱,化靜為動,使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輕鬆,寫暑熱,透露出清爽之情。新鮮活潑、輕巧俏皮,寫出了對夏季傍晚美景的贊賞以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憂民、思鄉、用世
夏日同樣值得感懷
《長興裡夏日寄南鄰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
開鎖洞門遠,卷帘官舍涼。
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
永日一欹枕,故山雲水鄉。
杜牧常以豪放筆調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悲慨,因此詩文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避暑本是樂事,紅藥綠蘿本是美景,但寄居南鄰終是羈旅,所以才有故山雲水鄉的感慨,可見文詞清麗,情韻跌宕。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