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課處暑|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

【文藝星青年按】“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描寫的正是今天(8月23日)降臨的處暑節氣。處暑,標志著炎熱的暑天即將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情況也將出現轉折,天氣逐漸轉涼。處暑之后,你准備好迎接秋天了嗎?文藝星青年為你准備了貼心的養生指南,並送上初秋小詩與名家美文,讓我們在一隅詩意的時光裡,聽秋風與落花的呢喃私語。
暑熱正式終止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從而開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立秋處暑天氣涼”“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這是處暑節氣的特征,也是千百年來民間總結出的諺語。
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進入處暑節氣,炎陽不再炙烤,蟬兒不再鳴叫,熱情的盛夏便漸行漸遠了。嫵媚的秋色在天地萬物間一點一滴地開始彌漫,秋意漸濃。
處暑習俗知多少
出游迎秋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吃鴨肉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其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買處暑百合鴨等。
飲涼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涼茶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