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味是清歡”︱在詩詞中,發現真正的精致生活【2】

雨過山村
王建
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山村生活同樣別具風味。在這首詩中,詩人處處扣住山村特色,尤其是其中的勞動生活來寫。詩的前兩句修竹、清溪、村路、板橋,淡淡幾筆,勾畫出一幅優美靜謐的山村風景。
后兩句轉寫農事,婦姑浴蠶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梔子花悠然無事地獨自“閑”在庭院裡,用“閑”襯忙,通過梔子花之“閑”反襯人們都十分忙碌的情景,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靜氣氛,興味尤饒。全詩處處扣住山村景象,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生活的情趣。
《日晌》韓海峰(《人民日報》2015年11月04日24版)
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對生活的熱愛,在許多作品中皆有展現。這首紀游詞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下闋繪聲繪色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有照徹全篇之妙趣,增添了歡樂情調和詩味、理趣。
書湖陰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這首著名的題壁詩描寫的是湖陰先生庭院和環境之美,也贊揚了湖陰先生愛生活、愛勤勞、愛花木和熱愛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在詩的前兩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於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所居僅為“茅檐”,但他不僅“掃”,而且“長掃”,以至於“靜無苔”﹔“花木成畦”,是親“手自栽”。傳誦千古的后兩句把山水擬人化,青山為主人送來秀麗的風光,居然闖門而入,把主人對自然景物的愛和自然景物對主人的愛融和一起,生動地表現了主人愛美的情趣。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